•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 兩岸記者暢敘30年來兩岸新聞交流

2018-11-08 17: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7日下午,“改革開放40週年—兩岸媒體分享會”京舉行。(台灣網 普燕 攝) 

  台灣網11月7日北京訊 (記者 普燕) “媒體是溝通橋梁,兩岸記者就是橋梁中的橋梁。”

  “雖然兩岸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新聞語言環境有所不同,但新聞事業反映客觀事實、追求真知真理、傳播社會公益的理念和責任是一致的。”

  “希望兩岸記者的力量能變成一股穩定的力量,讓兩岸關係走向一個有序的發展。”

  7日下午,在中國記者節前夕,“改革開放40週年—兩岸媒體分享會”在京舉行,100余名兩岸媒體記者朋友齊聚一堂,分享兩岸新聞交流歷程和感悟,暢敘大陸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成果,共同展望兩岸新聞交流未來。

  全國臺聯副會長鄭平表示,大陸40年改革開放,春風化雨,改變了大陸,惠及了兩岸,影響了世界。兩岸記者共同見證、記錄著偉大時代的變遷。《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也即將迎來40週年,40年來兩岸交流交往不斷加深,其中離不開兩岸及港澳媒體人的努力推動。11月8日是第18個記者節,邀請兩岸記者共同分享在大陸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進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希望兩岸媒體記者用筆觸和鏡頭,構建兩岸和平橋梁,達成同胞心靈契合。

  出席當天分享會的,有多年筆耕不輟、堅守記者陣地的老報人,有奔跑兩岸數十載、見證和記錄兩岸發展的資深媒體人,也有懷揣記者夢想、立志妙筆著文章的年輕築夢人。大家用圖片、用故事分享了自己從事兩岸新聞工作的歷程和感悟,並圍繞“兩岸記者駐點採訪交流”“重大兩岸新聞在場經歷”“新媒體時代的兩岸新聞報道”“臺灣名嘴眼中的媒體觀”“就臺灣媒體眼中的大陸發展”等議題,展開交流探討。

  “臺灣319個鄉鎮,我已經走過274個,我會花時間走完剩下的。”人民日報海外版港臺部主任吳亞明説,近19年的兩岸新聞報道工作,自己了解到臺灣社會的方方面面,也見證和記錄了兩岸關係發展的變化。業務能力提升的同時更收穫了與臺灣媒體同仁之間的珍貴友誼。他認為,雖然兩岸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新聞語言環境有所不同,但新聞事業反映客觀事實,追求真知真理、傳播社會公益的理念和責任是一致的。“現在兩岸關係遇到了一些困難,越是在這種時候,我們媒體越應該保持定力,勇擔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媒體責任”。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北京副代表王銘義自1990年起開始往返兩岸之間採訪報道,足跡遍佈湖北、福建、新疆、西藏等大多數省市,報道內容涵蓋大陸經濟、文化、軍事、民俗、風景等等。他帶了50幅新聞圖片 “有圖有真相”地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大陸採訪歷程。他説,兩岸關係發展經歷過很多跌宕起伏,媒體是一個溝通橋梁,兩岸媒體應該是橋梁中的橋梁,而把我們所見證的,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更精準、善意地傳遞給兩岸的讀者觀眾,是兩岸媒體人基本的課題和責任。希望兩岸記者的力量能變成一股穩定的力量,讓兩岸關係走向一個有序的發展。

  “我們從秀水街買到了潘家園,從動物園批發市場買到大柳樹市場,現在每天不是在京東,就是在淘寶購物……”《聯合報》駐京記者賴錦宏分享的大陸生活非常“接地氣”。賴錦宏從事大陸報道29年,可以説見證了大陸改革開放40年來大陸各領域的變化發展,很多兩岸大事件都是親歷者和見證者。他説,希望未來在中華文化的融合之下,兩岸人民進一步心靈契合。東森電視大陸特派楊釗則建議兩岸新聞報道媒體新人們 “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面對兩岸關係要有一個‘使命感’”。

  此次分享會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全國臺聯文宣部、北京市臺聯、今日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承辦,北京市臺胞交流服務中心、臺灣新聞研究促進協會、臺聲雜誌社、東方財經雜誌社和東方文化雜誌社協辦。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中新社、中央電視臺,以及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聯合報、東森電視、香港中評社、今日頭條等十余家兩岸傳統媒體、新媒體的相關負責人、記者參會。 (完)

  

  全國臺聯副會長鄭平致辭。(台灣網 普燕 攝)

  

  人民日報海外版港臺部主任吳亞明分享駐臺報道歷程感悟。(台灣網 普燕 攝)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北京副代表王銘義發言。(台灣網 普燕 攝) 

  

  東森電視大陸特派楊釗(左)和聯合報駐京記者賴錦宏(右)分享報道經歷。(台灣網 普燕 攝)

  

  臺灣名嘴分享媒體觀。(台灣網 普燕 攝)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