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青年在北京實習: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2017-08-24 15:1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8月24日北京訊 (記者 黃露佳)“那我們今天的工作是做志願者嗎?”睜著大大的眼睛向老師提問的是來自臺灣的蔡昀芷,她和她的5位小夥伴已經在首都圖書館實習21天了。因為中華文化聯誼會舉辦的暑期文化實習月活動,包括蔡昀芷在內的15位臺灣青年從臺北飛到北京,和首都師範大學的15位大陸青年“順利會師”。30人被拆分為5組去5家不同的文博機構實習,蔡昀芷她們被分到了首都圖書館。入職第一天起,6個人便一起行動,工作在一起,吃飯在一起,遊玩在一起,時間見證了她們的友誼,也見證了她們的成長。

6個女孩在進行志願者崗前培訓(台灣網 黃露佳 攝)

  北京真的很大 

  穿上藍色的志願者馬甲,今天她們是首圖志願者。按照實習老師的安排,到不同的樓層為需要幫助的讀者提供服務,可能只是簡單的問路,或者是借書機的簡單操作,但她們認真耐心幫助別人的樣子真的很美。終於逮著一個工作的間隙,和6個姑娘聊起了她們的實習生活。

  “我媽媽給我報的名,然後我就來北京了。”黃亭綸的實習大門是媽媽為她打開的。黃亭綸的媽媽是福建人,非常積極地想要她到大陸看看,來“開開眼界”。

  1997年出生的黃亭綸今年9月才會正式開啟自己的大學生活,由於高中時期曾經去巴西學習過一年,她比同齡的孩子要晚一年進入大學。不過,她還沒體驗到真正的大學生活,就先來“職場”報到了,2017“臺灣學子暑期文化實習月”活動讓她先體驗了一把實習生活。

  和黃亭綸經歷相似的是陳佑萱,她是被爸爸“坑”過來的。放假在家的陳佑萱被朋友邀請來北京遊玩,爸爸卻認為“到北京卻只知道遊玩怎麼可以”,果斷為她報名了到北京的實習活動,然後她便和另外14個臺灣小夥伴一起來到北京,開始了在首都圖書館的實習生涯。

  還有3天即將返臺,陳佑萱還沒有和那個約她到北京遊玩的朋友見過一面,約好的騎馬也泡湯了,甚至她連朋友居住的北京郊區都還沒去過。提起這件事就要嘆氣的陳佑萱,只能默默地把這個美好的約定放到下一次了。

蔡昀芷在首都圖書館朗讀亭朗讀林清玄散文(台灣網 黃露佳 攝)

  今年剛剛大四畢業的蔡昀芷則是通過學校了解到這個實習活動的,第一次來大陸的她,還有些拘謹,北京的一切都讓她好奇,“故宮很大,頤和園很大,首都圖書館很大……”什麼都很大,是她對北京最深刻的印象了。和很多臺灣女生一樣,蔡昀芷十分小巧可愛,皮膚白白眼睛大大,看著你的時候會發射出懵懂的疑問眼光。雖然是此行年紀最大的臺灣成員,還被任命為小隊長,但恐怕她自己也一直處於跌跌撞撞的摸索中吧!

  和3個臺灣姑娘組成實習小組是首都師範大學的3個女孩,靦腆的張東冉,開朗的劉偲萌,還有女王范兒的孫夢穎。年紀相倣的她們迅速地熟悉起來,團結互助地完成實習工作,開心親密地打鬧相處,年輕女孩的日常,簡單快樂地讓人羨慕。劉偲萌和陳佑萱是搭檔,活潑可愛的她們自認兩人連性格都很相像,再加上同樣的年紀,同樣的髮型,同樣的眼鏡,兩個人站在一起就像姐妹一樣。

  閒暇的工作之餘,她們會相約一起去逛北京的大街小巷,去吃地道的老北京菜,去人藝看喜歡的話劇,去國子監感受古典文化的熏陶。“有幾天,我每天行走的步數都在2萬步以上。”張東冉説到,累並快樂著!

  南鑼鼓巷好吃的食物、頤和園裏的古代建築、長城的雄偉壯闊、798的文藝閒適、三里屯的熱鬧繁華……在不斷的尋找發現中,她們看到了不同模樣的北京。休息的時候她們還説著要在臨行前一起去看紀錄片《二十二》,談論在國家大劇院實習的小夥伴做的工作好像更有意思,但還會傲嬌地加一句,我們首圖的食堂最好吃。

黃亭綸在幫助讀書借書(台灣網 黃露佳 攝)

  “無聊”的實習生活 

  在圖書館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6個女孩在這一個月的實習中去了歷史文獻中心、報刊資料中心、活動文化中心、北京地方文獻中心、少兒閱讀活動中心等8個部門工作。她們中唯一有圖書館工作經驗的是黃亭綸,據她自己回憶,她的圖書館工作經歷就是,小學的時候曾經在圖書館幫助同學們刷卡進館。

  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基礎的工作瑣碎又繁雜,有時候她們也會覺得無聊,但更多的是“苦中作樂”。“我在北京地方文獻中心的時候,做的工作就是勾出一年內報紙上關於文藝方面的新聞,然後和小夥伴一起整理歸檔,現在感覺對北京過去一年發生的事情都知道了。”黃亭綸談到自己的工作體驗,脫口而出的“一帶一路”等詞彙也證明著自己工作的認真努力。

  陳佑萱的工作相對特別,因為是英語專業的學生,她主要負責一些翻譯的工作。“最為難的是一些關於老北京歷史的翻譯,比如一個藥鋪會有一些歷史的介紹,因為不太懂這些,所以覺得很累。”她還分享了自己的總結,比如中南海並不是海而是一個地名,北海也不是海而是一個湖泊,這些地方特色濃郁的翻譯讓她十分頭大,真的心很累!但也正是這些“困難” 讓她收穫頗多,專業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高。

創意十足的DIY鍵盤(台灣網 黃露佳 攝)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她們的“小發明”,因為兩岸使用的電腦鍵盤有差異,她們不會使用大陸的鍵盤。開動腦筋的她們,自己動手將常用的注音字母DIY成小紙片,貼在英文字母的鍵盤上,這樣使用起來就完全沒有障礙了。

  除了使用鍵盤,還有一個困難就是簡體字,但經過這一個月的鍛鍊,她們已經可以沒有障礙地閱讀了。蔡昀芷在首圖的朗讀亭讀了林清玄的散文,陳佑萱還辦理了首都圖書館的借書卡,利用這一個月的空閒時間,讀了《上帝的圖書館》和《新十日談》2本書。

歷史文獻中心劉乃英主任誇讚姑娘們工作認真努力(台灣網 黃露佳 攝)

  付出總會有回報 

  在實習老師董玥的眼中,這6個孩子踏實、認真又乖巧,給她們安排的工作總能非常認真地完成,十分好學又有禮貌。到各個中心實習的時候,各部門的實習老師也給她們大大地點讚,歷史文獻中心還特意準備了本部門精美製作的筆電作為結業禮物贈送給她們。

午休時間仍在認真準備結業報告的她們(台灣網 黃露佳 攝)

  午休時間她們6個聚在一起,準備18號的結業報告。她們準備把在少兒閱讀活動中心學習到的手工製作教給其他的小夥伴,這之前她們需要提前把要製作手工鱷魚的材料準備好,彩色的手工紙裁成長方形的長條,雙面膠粘貼到需要的位置,6個人默契配合,雖然困的一直打哈欠,仍然在堅持!她們在首都圖書館的實習工作已經進入倒計時了,每一個瞬間都開始彌足珍貴。

  這個週六,15名臺灣青年即將返臺,這一個月的時間,留下了太多難忘的回憶。第一次離開家來到陌生地方的恐慌,結實新朋友的欣喜,工作中的認真努力,遊玩時的快樂開心,這些真實的感觸和情緒都留在了她們的心裏,大陸對她們來説不再是課本和電視裏的虛幻描述,而是自己曾經踏足和生活過的土地。這裡沒有想像中好,也沒有想像中壞,人們善良熱情,堵車也很讓人崩潰,但這一切是鮮活而生動的,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在認真努力地生活的。

  雨後北京天空出現美麗的彩虹(圖片來源:賀婷)

  結束了一天的志願者工作,下班的時候迎來了一場雷陣雨,立秋後的北京雨水也多了起來,突如其來的陣雨總是讓人猝不及防。今天,雨後北京的天空出現了雙彩虹的美景,聽説彩虹寓意幸運,祝願遇見幸運的她們都能成長為更好的自己。(完)

  注:2017年“臺灣學子暑期文化實習月”活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北京市文化局共同主辦,北京市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承辦。30名來自北京、臺灣兩地的高校青年,在首都圖書館、首都博物館、國家大劇院、中山公園音樂堂、創業公社等5家文博機構進行為期1個月的實習活動。“臺灣學子暑期文化實習月”于去年開始舉辦,今年是第二屆,已成為臺灣青年了解京味文化的重要平臺。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