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説去年最受關注的古裝劇是《羋月傳》和《瑯琊榜》,那麼今年最受關注的古裝劇無疑是《瑯琊榜2》和周迅主演的《如懿傳》。近日,在2016年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上,這兩部尚未開拍的電視劇,就被爆賣出近1500萬一集的高價。
從去年劇王《羋月傳》200萬一集,到《如懿傳》的1500萬一集,電視劇版權的暴漲僅僅花了不到一年時間。天價資本涌入影視劇行業,是炒作還是真能賺大錢?成都商報記者歷時一週,採訪了導演鄭曉龍、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等人,試圖揭秘天價IP劇背後真相。
李星文認為,資金永遠是逐利的,資金湧來勢必會顛覆原來電視劇的創作規則。馬中駿則認為,“天價會給很多人造成幻想,但事實是只有少部分能享受天價。錢多總是好的,這幾年來隨著資本涌入影視行業,也能明顯看到劇的品質和演員成長的變化”。
本文中的IP,是指“知識財産”(Intellectual Property),包括音樂、文學和其他藝術作品,發現與發明,以及一切傾注了作者心智的語詞、短語、符號和設計等被法律賦予獨享權利的“知識財産”。
現象
《如懿傳》被爆天價版權
單集售價高達1500萬!
新麗傳媒副總黃瀾説,“一部好的作品,如果有市場期待,是應該的。不過錢多也是壓力,也不覺得賣出天價多麼值得驕傲,關鍵在於把《如懿傳》拍好”。
今年年初,就有媒體爆料,周迅主演、《甄嬛傳》原作者流瀲紫創作的《如懿傳》已被某網站以8.1億元的價格拿下獨家網路播出權,根據其爆料的共計90集的集長來看,單集網路播出成本已突破900萬,這個價格前所未有。在此之前,孫儷主演的《羋月傳》單集網路版權售價200萬,那已經是當時的天價。
據業內人士透露, 《如懿傳》已經落戶江蘇、東方兩家衛視,這兩家電視臺每集的購劇價格分別是300萬,加上網路版權(900萬/集),使得該劇成為中國首部首輪售賣單集破1500萬元的劇作。以片長90集算,總售價將達13.5億元,再加上二、三輪和海外版權售賣,這部劇的最終銷售額會超過15億元。作為《如懿傳》製片人,新麗傳媒副總黃瀾對此不置可否,“公司與電視臺、視頻網站都簽了保密協議,外面都是傳的,大家聽聽就好了。我覺得一部好的作品,如果有市場期待,是應該的。”
除此之外,另外一部還未開拍的古裝劇《瑯琊榜2》同樣堪稱天價,被曝出網路單集銷售價高達800萬一集。《瑯琊榜》製片人侯鴻亮對於這個高價並未否認,“《瑯琊榜2》真的挺高,出的價格比我想像的高,但我沒有接受那個最高的,而是想嘗試新的播出方式。”
事實
BAT一統網路文學江湖
也成為網路劇最大的“生産車間”和播放平臺
鄭曉龍認為,好的戲會吸引好演員,哪怕降價也要演,“我們製片方首先要把力量花在劇本創作上,再去談其他的。”侯鴻亮也認為:“有了好劇本就能找到各方面都好的人。否則你只能靠大的平臺、IP去忽悠。”
天價電視劇都有一個慣用的符號——IP。2015年,《花千骨》《瑯琊榜》《尋龍訣》等IP大劇的爆紅讓過去一年被稱為IP元年,而今年則被稱為IP瘋年。成都商報記者注意到,超級IP的開發製作購買背後,基本都有BAT(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家公司的統稱)的身影,愛奇藝、優酷馬鈴薯、騰訊三大視頻網站,背靠BAT,成為網路劇最大的“生産車間”和播放平臺。
業內人士認為,在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工業化鏈條裏,“IP”就是他們以資本挾持行業的工具,形成了內容源頭(網路文學)+製作(影視娛樂公司)+宣傳(微信微博)+播出銷售平臺(視頻門戶和貓眼等網路售票平臺)+衍生開發(遊戲、電商等)的完整産業鏈,BAT一統網路文學江湖,也主導了視頻門戶3強——優酷馬鈴薯、愛奇藝、騰訊視頻。
在這個鏈條中,網際網路巨頭永遠掌握主導權和話語權,無論IP抬到何等天價,對於BAT來説,賣出天價更多的是他們産業開發成功,在資本市場上完成增值的手段之一,很多時候甚至是左手出右手進。成都商報記者注意到,《如懿傳》被騰訊視頻花費天價買下,事實上,此前新麗傳媒上市的招股書顯示,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正是其股東之一。
另一方面,演員片酬飆升也是天價劇出現的原因之一。資深編劇王麗萍就吐槽稱,現在電視劇演員越來越貴,她曾聯繫了一位剛走紅的演員,對方開價就是6500萬,著實嚇了她一跳。此前,網劇《太子妃升職記》的爆紅,讓名不見經傳的幾位演員身價暴漲,導演鄭曉龍更是曝出《太子妃》演員身價漲到2700萬。
隱患
2015年收視前十的電視劇
沒有一部IP劇
市場上的“IP”搶奪已接近85%。然而火熱的表像之下已經出現了題材重復的問題:探險盜墓、升級打怪、玄幻魔幻等曾經新穎的題材迅速淪為新的俗套。
一方面IP題材受到資本的追捧,但另一方面,IP劇上星播出表現並不理想。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認為,當前熱門“IP”資源遭遇影視劇市場的瘋狂掠奪,市場上的“IP”搶奪已接近85%。然而火熱的表像之下已經出現了題材重復的問題。“IP”市場紛繁複雜,影視製作公司和各播出平臺都面臨著艱難的選擇。
成都商報記者也注意到,在2015年全年收視排名前十的電視劇中,沒有一部IP劇。在視頻網站排名前十的點擊播放量中,也僅有《花千骨》《瑯琊榜》和《何以笙簫默》算得上IP劇。藝恩高級分析師馮珺分析稱,2015年上線的網路劇有幾百部,除了幾部網路劇火爆,更多的是“遍地橫屍”。慈文傳媒與騰訊視頻合作推出的網路劇《暗黑者》,雖然有製作公司和視頻網站共擔風險,且創造了全網累計播出量第一的好成績,但其編劇白一驄公開表示“未回收成本”。
電視劇研究者李星文認為,以BAT為主的買家進入電視劇行業後,他們更多的不是看中一地一城的得失,而是資本市場上的影響力,眼光更長遠,其收益要在一兩年後才能産生。在這些買家看來,天價買劇即使不能賺大錢,但打平應該沒問題。
觀眾不會為IP買單
而只會被故事打動
在成都商報記者調查中,不少業內人士坦言 ,IP應該降溫了。馬中駿認為,不能因為《花千骨》《瑯琊榜》火了,高投入的IP劇就都會有市場,“市場是市場,藝術方面的堅守是堅守,市場和藝術雙贏想必是所有人的目標,但現實很殘酷,只會給很少的劇這個待遇,不會因為《瑯琊榜》什麼待遇,所有的IP劇就都是這個待遇。”
鄭曉龍則表示,網路小説發表的渠道不一樣,所以有很大的創作自由,肯定有非常好的創意在裏面。但缺點就在於沒有篩選,會有大量垃圾。“如今網路小説的市場不夠成熟。其實《甄嬛傳》和《羋月傳》都不算典型的IP劇,《甄嬛傳》只是從網路小説中截取出來的一部分;《羋月傳》的原型只是小説的第一章第一節。”黃瀾也認為,市面上真正可以開掘的網路小説並不是那麼多,很多製作方也是買了網路小説版權,借鑒其中的故事架構、橋段。
黃瀾認為,任何風潮來的時候一定有泡沫,“一個IP有沒有與大眾共鳴的主題、有沒有創新的東西、所有文字內容能否轉化成影視語言、有沒有探討人性的複雜、有沒有可挖掘的內涵,這些都至關重要,如果沒有這些就不要死弄。” 在侯鴻亮看來,一個劇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內容和品質,“這個行業不在於點擊量、IP多大,而在於這東西是否是我們創作者想要的。還有從編劇、演員、導演到各個部門都能做好了,才可能有好的呈現。”本組稿件采寫 成都商報記者 邱峻峰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