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網路文學被指“越來越網路遊戲化”

時間:2014年06月16日 10:52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幾年,網路文學的力量迅速壯大。人們對它的認識還在深化。圍繞網路文學的討論,往往會出現傳統文學作家和網路寫手間的意見交鋒。

  “網路文學是中國傳統小説的當代表達。”

  “不能用傳統的觀點看待網路文學,不必從傳統文學裏尋找網路文學的合法性。應該把這些拋開,從網路文學本身出發去認識。”

  不久前的《文學報·新批評》第三屆論壇暨優秀評論獎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與會者圍繞“網路文學是不是文學”的主題,坦言各自的看法。在這樣的交流與碰撞中,網路文學的真正面目逐漸清晰起來。

  網路文學難逃傳統文學的“掌心”

  “網路小説和茶館評書的目的是一樣的。”網路文學作家小橋老樹説。

  據他觀察,一個網路文學作家要想在海量的作品中引起注意,在開篇就要把讀者的眼光吸引住,追求先聲奪人。這和傳統的評書是一樣的,“傳統評書説到關鍵時刻,説書人總是拍下驚堂木,説一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是為明天的內容留‘扣子’。留得越好,明天來聽的人就越多,講書人的經濟效益就越好。網路文學作家每天要更新,關鍵時刻也要留好‘扣子’,才能吸引網友繼續關注。”

  另外,網路小説作家來自各行各業,大部分沒有受過文學寫作的訓練,所以他們的寫作具有直覺、本能的特點。“在傳統小説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下,傳統小説的魂魄已經成了民族的集體無意識。本能式的寫作最容易適應傳統集體無意識的寫法,所以大量的網路小説直接繼承了傳統小説的套路。”小橋老樹説。

  杭州師範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研究院院長夏烈認為,古典資源的確是網路文學的一個核心資源。比如,流行已久的“甄嬛體”,就大規模地借鑒了《紅樓夢》的語言風格;而網路上部分仙俠、修真作品,大量化用了道家的內容。

  小橋老樹也發現,當今網路小説的分類大部分都能從傳統文學之中找到原型。比如,玄幻、奇幻類的源頭是《封神榜》《聊齋志異》,歷史類的源頭是《三國演義》,江湖類的源頭是《水滸傳》。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他總結道。

  網路文學應該有自己的評論體系

  但是,一味地把網路文學看成是傳統文學的當代表達,有可能遮蔽了網路文學自身的特質。

  “網路文學研究有一個思維定式,總是會陷入傳統文學、大眾文學、商業文學上的圈子裏,出不來。”西南大學文學院博士黎楊全説。

  他發現,有不少的網路文學批評者,並不熟悉網路文學,得出的結論都比較宏觀,套話連篇,與網路文學創作的實際情況存在很大的隔膜。

  2013年9月24日,光明日報《文學評論》版刊發了黎楊全的文章《警惕網路文學的“網遊化”趨勢》。他寫道:“網路文學發展到現在,一個比較明顯的趨勢是它越來越網路遊戲化了。各大讀書網站上不僅有專門以網路遊戲為內容的網遊小説,其他的小説類型,如玄幻、仙俠、歷史、都市、競技等,也都成了一款款披著小説外衣的網路遊戲。網路遊戲的基本要素,如設定、升級、地圖、對決(PK)、裝備、副本、數據等,儼然成了網路文學的創作套路。”這些內容,傳統文學很少觸及。

  廣東省作協副主席、《網路文學評論》主編楊克也認為,網路文學的評論還沒有形成與網路文學本身相適應的話語體系,還沒有形成新一代的網路批評家隊伍,“現在討論網路文學,大多是‘隔’的。不了解網路文學,不了解網路文學作家群體,斷然説好或者不好是不負責任的”。

  如何有效地看待網路文學

  相對而言,網路文學還屬於“新鮮事物”,對它進行全面而準確的認識尚需時日。與會者從各自角度進行了初步的“把脈”。

  魯迅文學院副研究員王祥認為,快感與美感標準,應該是網路文學批評的基礎性標準。能否為讀者提供強烈、鮮明的快感與美感體驗,讀者是否願意代入主人公,是網路文學作品成敗的關鍵,也是最為重要的接受反應效果評價。

  網路文學發展至今已經有十餘年了。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副編審莊庸看來,網路文學處在一個階段性的拐點上,“因為讀者需求和渠道變革的‘倒逼’,網路作家們普遍遇到了創作的瓶頸。到底是更加商業化,還是更加文學化?在‘術’即寫作技能越來越嫺熟的同時,如何才能實現‘道’即思想體系的超越與蛻變?”

  王祥説,強調快感與美感對於網路文學批評的意義,並不會因此就淡化思想性、藝術性的要求,“網路文學在作品建構快感獎賞模式的過程中,滲透著作者的內心尺度和世界觀”。

  夏烈著重強調了“網路文學”中的“網路”二字。他説,這説明網路文學是一種新媒介,是媒介革命的結果。所以應該更多地從網路媒介的角度,而不是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待網路文學的存在。

  黎楊全認為,網路文學的研究,應該充分利用網路這個平臺。他建議設立一個網路論壇,專家和學者可以通過這個論壇進行“現場”批評。(本報記者 王國平)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