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永釗對青銅器表示出很大的興趣
4月6日上午,在伊川縣煙雲澗村廣場上,首屆洛陽煙雲澗青銅文化節拉開帷幕。據了解,文化節為期三天,4月6日至8日在此舉行。在文化節上,市民和青銅器有了近距離的接觸,進一步了解青銅器的制作工藝和歷史淵源,更有當年下鄉知青回訪。洛陽市煙雲澗青銅工藝博物館館長、伊川縣青銅器行業協會會長方長站告訴記者:“青銅器是華夏文化的歷史印記,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煙雲澗青銅器係列更是當代青銅文化的代表,制作精美,代表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參觀者與倣造精美的青銅器親密接觸
6日上午10時許,在熱鬧的鑼鼓聲中,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白樺宣布:“首屆洛陽煙雲澗青銅文化節開幕!”記者看到,在迎賓道的兩旁,擺著關公立像、老虎、倣漢代長信宮燈等青銅器。
倣古青銅器的制作工藝精美,引得很多市民前來圍觀,站在青銅器前感受夏商周的青銅文化。青銅老虎引起許多小朋友的喜愛,小朋友坐在老虎的背上,雙手緊緊抓住老虎的耳朵,眼神中流露著欣喜和好奇。青銅老虎的背部,由于人們經常觸摸和小孩騎乘的緣故,已經被磨得發亮。
記者在展廳內看到了蓮鶴方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耳熟能詳的青銅器。這些青銅器的線條優美,古樸的紋路在青銅鏽色的裝飾下,更像是在展示工藝的精美和歷史的悠久。除此以外,展廳內還陳列有青銅劍、銅車馬、爵等青銅工藝品,品種多達上百種。
倣造精美青銅器遠銷海內外
連莊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在煙雲澗村插隊的知青之一。他告訴記者:“現在的村子和當時相比,變化真是翻天覆地。”連莊說,四十年前,自己和下鄉的青年男女,與鄉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連莊感慨道:“一晃四十年過去了,看到村子現在制作這麼好的青銅器,作為當年的知青,感到非常自豪。”
“如今煙雲澗的青銅器產品,遠銷美國、荷蘭等國家,有100多個國家的駐華大使都收藏有我們的青銅器。”說到這里,洛陽煙雲澗青銅工藝博物館館長、伊川縣青銅器行業協會會長方長站的臉上,露出掩飾不住的自豪,“咱洛陽安樂的邵雍像,就是我們煙雲澗出品。”
據方長站介紹,煙雲澗青銅器先後獲得過“全國首屆民間藏品展交會和全國民間工藝大賽一等獎”、“首屆中國北方旅遊商品創新設計大賽金獎”等多個獎項。2013年,洛陽煙雲澗青銅工藝博物館被河南省文化廳定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方長站說:“這在國內,是首家青銅工藝非遺展示館。”
香港文化傳媒集團副總裁陳永釗先生告訴記者,現在青銅器已經成為城市和旅遊景區的象徵標志,很多人購買青銅器作為珍貴禮物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青銅器是中華文明的象徵,近年煙雲澗和國外客戶的交往日益增多,從側面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友誼發展。”
當日,河南省報告文學學會也在煙雲澗村舉行河南省報告文學創研基地挂牌儀式。記者吳俊池文圖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