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兒童參與綜藝節目引爭論 專家稱家長要掌握“度”

時間:2014年04月08日 14:53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兒童參與《笑傲江湖》《超級演說家》引爭論  

  “童星”一直是一個難以界定褒貶的詞匯,一方面代表這些孩子可愛得能令大多數人都喜歡,一方面又暗示了他們不平凡的童年生活。而近年來,因為綜藝節目而走紅的孩子也越來越多。《超級演說家》新一季中就出現了掌握多門外語的11歲小神童,《笑傲江湖》中兩個六歲的小相聲演員也具有超高人氣,而在《出彩中國人》中,之前兩位人氣小選手張峻豪、希希卻止步半決賽。“出名趁早”到底是為孩子的未來開啟了一扇大門?還是給孩子的童年帶來了不必要的幹擾?採寫/新京報首席記者 劉瑋

  ■ “小童星”頻現

  新一季安徽衛視《超級演說家》以勵志的正能量為主打,節目中也出現了一位極為勵志的“小神童”,來自甘肅嘉峪關的杜兆澤川,年僅11歲的他從4歲就開始自學英語,並且一直堅持到了現在;他在嘉峪關長城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做志願者免費翻譯並導遊,已經做了八年;他把《超級演說家》的舞臺當作夢想的起點。在現場,杜兆澤川面對導師和觀眾,還坦言有幾大理想:上哈佛、成為一名賽車手、成為一個汽車設計師……對于這個早熟的神童,同樣愛好賽車,童年有賽車手夢想的導師林志穎表現出了極大興趣,並最終將杜兆澤川收入麾下。

  在東方衛視《笑傲江湖》首期節目中,五龍、高衛鈞這兩個6歲的小相聲演員一亮相就成為了當期最受關注的選手。一高一矮,一胖一瘦,反差極大的“硬件”設施頗符合相聲行業的講究;而在技術上,他們的三翻四抖、鋪平墊穩等一招一式也都有專業相聲演員的范兒。一場融合了快板、包袱的相聲說下來,令馮小剛豎起了大拇指:“如果他們倆上春晚,肯定是春晚壓軸最火的。”然而面對“神童”,觀眾興趣點卻不同于導師的方向,在網絡間一片爭議,保持童真還是出名趁早?

  在《出彩中國人》中,“小童星”的徵程似乎已經開始遇到了瓶頸:首場半決賽讓“小舞帝”張峻豪(上圖右)離開了舞臺,上周日第二場半決賽中,另一位童星小希希(上圖左)不僅表演差強人意,得票數還是全場墊底,徹底與決賽無緣。初賽時,小希希憑借“情緒表演”贏得爆棚人氣,天真的言語和可愛的表情讓人喜愛不已。可之後她的狀態卻一路下滑,除了要接受比賽的嚴酷性,年僅4歲的希希還必須和成年人一樣,熬過艱苦的深夜錄制,因此到了決賽階段力不從心也可以理解。

  ■ 節目組聲音

  作為一名“小童星”,能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希希的母親感到自豪,然而蔡明卻對這一現象頗為憂慮,她擔心突如其來的走紅會對孩子的童年造成影響:“不要讓她感覺跟別的孩子不一樣,她還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不要有什麼優越感,這點很重要。”李連傑更是擔心拍照、簽名等一些明星的“必修課”會給希希帶來新的困擾:“我們一聽到照相、一聽到簽名,就覺得很困擾,不過已經困擾了幾十年,希希現在還是開心的階段”。

  電視節目的包裝會否扭曲孩子們的天性?對此,《笑傲江湖》項目總監施嘉寧表示,舞臺上的孩子雖然是在進行表演,但實際上還是在模倣別人。“比如五龍與高衛鈞看上去頗有專業模樣,其實本質還是在對相聲大家們進行模倣”。施嘉寧認為,當孩子看到有趣的事物,就會主動進行模倣。“模倣是孩子的天性。我們順應了孩子的模倣天性,將孩子碎片化模倣的能力進行整合、編排,使其具有邏輯性與戲劇感,令其更加容易為觀眾所接受。”

  ■ 專家聲音

  家長要掌握“度”

  寶貝扎堆上電視的現象也引起了一些教育專家的注意,有專家認為,既不能一味反對家長帶孩子上電視,也不能隨意讚成:“這個度掌握在家長手中。”比如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已經漸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抗壓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也比年幼的孩子強,適當地讓他們在舞臺上鍛煉自己是可以的。但家長還是不能低估電視的影響力,節目一經播出,就會有數以千萬計的觀眾來對孩子評頭論足,對孩子和父母形成的壓力不可小覷。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