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電影明星“反攻”電視劇市場 片酬出現猛漲

時間:2014年04月09日 08: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在近日舉行的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上,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副會長王鵬舉透露,50集電視劇《紅高粱》,制片方買莫言的改編版權花了1000萬元,付趙冬苓編劇費1000萬元,鄭曉龍的導演費也在1000萬元以上,而周迅的片酬則是3000萬元……他說:“一個原著、一個編劇、一個導演、一個主演,就已經6000多萬元了。”他對電視劇行業的“泡沫”正在被不斷吹大表示憂慮。

  片酬出現猛漲

  王鵬舉說,由于競爭激烈,制片方千方百計地請大腕,認為有了大腕才有保障。結果使一線演員片酬猛漲,隨之而來的是知名編劇、導演的價格每集也突破了20萬元。“一線演員單集片酬過50萬元,有的報價已到100萬元了,二線演員也要三四十萬元。”

  由于各路熱錢爭相涌入,電視圈三年前就開始進入“億元時代”,一批億元大片紛紛推出,僅去年就有數部電視劇投資躍過了兩億元大關,如《楚漢傳奇》總投資2.4億元、《隋唐英雄》2.5億元、《隋唐演義》2.8億元……

  明星回流熒屏

  由于電視劇燒錢嚴重,近來不少電影明星開始“反攻”電視劇市場。如張涵予、劉燁、黃渤主演了電視劇《火線三兄弟》、黃曉明主演了電視劇《精忠岳飛》、高圓圓主演了《咱們結婚吧》、范冰冰則出演《武則天》……甚至連已躋身電影女導演的趙薇也接演了親子題材電視劇《虎媽貓爸》,有消息稱她的片酬也達到了3000萬元。

  電影明星紛紛回歸電視劇市場,這其實與世界潮流相悖。原因是在我國拍電視劇收入遠比電影更高,電視劇片酬往往是電影4至5倍。

  “泡沫”盲目膨脹

  電視劇《紅高粱》透露的成本投入急劇上升令人擔憂。首先,與電視劇拍攝成本瘋漲形成對比的是,全國電視劇收視率去年已出現陡坡式下降,收視率過3%的只有1部,過2%的不超過10部。若按業內0.5%的收視率方能達到及格線的標準,去年竟有75%的電視劇“挂科”。兩相對比,這足以顯出電視劇的“泡沫”正在盲目膨脹。電視劇收視欠佳無法支撐片酬一路瘋漲。

  其次,劇組片酬瘋漲,這使能夠用于制作的經費更加捉襟見肘,也正是這種惡性循環,導致了我國電視劇質量難以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

  面臨巨大風險

  王鵬舉說,當前電視劇制作行業過度生產的現實觸目驚心,我國連續三年電視劇產量突破15000集,連續三年首播新劇每年都在八千到九千集間。但這樣的繁榮同時給行業帶來了嚴重泡沫化,有一半新劇拍完直接“進庫房”,無法與觀眾見面。去年,我國就有8000集電視劇制作完成後未能播出。足見電視劇的“泡沫”之大。

  對此,SMG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指出,投資越來越大的電視劇正在變成一場豪賭,投資越大,風險越大。一年有8000集電視劇未能播出,這證明越來越多電視劇正面臨血本無歸的巨大風險。其實,在歐美或日韓,電視劇大多是用新人,這也正是人家編劇片酬能高于演員的原因;而電影則大多起用已被電視劇捧紅的明星。我國之所以會出現明星逆向的影視流動,這其實就是電視劇砸錢所造成的。

  但電視劇的藝術質量僅僅靠砸錢就能提高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去年初,號稱是“史上最貴電視劇”的《楚漢傳奇》,雖然也有名導明星加盟,最後卻慘遭收視“滑鐵盧”,就是有力證明。  (新民晚報)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