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雕塑《鳳標》成湖北特色標誌 鳳火合一體現楚文化

時間:2014年04月03日 08:42 來源:長江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楚人尊鳳,以鳳為圖騰。在東湖磨山楚文化旅遊區,有尊《鳳標》雕塑,兩隻鳳凰相對而立,尾羽向上,如一團升騰的火焰。《鳳標》建成于1991年,20多年來,一直是武漢乃至湖北的文化標誌。

  近日,記者採訪了《鳳標》作者胡國民與姜海焱。

  首次面向全國招標

  胡國民與姜海焱任職于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原武漢市建築設計院),多年來,兩人合作創作了多個城市雕塑。“對我來説,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作品。”姜海焱説,《鳳標》是他與胡國民的首次合作,也是他第一件大型雕塑作品。

  1990年年初,市委宣傳部、東湖楚文化研究建設辦公室聯合向社會公開招標《鳳標》設計方案,全國27家單位參加競標。“在我印象中,這是武漢首次面向全國招標雕塑方案。”胡國民回憶。最終,胡國民與姜海焱的方案獲一等獎,成為中標執行方案。

  經與專家多次探討、磨合,胡國民、姜海焱對原方案修改了近20次,才得以敲定。

  鳳火合一體現楚文化

  胡國民展示了獲獎方案,記者發現,獲獎方案與現在的《鳳標》大相徑庭。在原方案中,雕塑通體紅色,兩隻鳳凰呈向上飛翔狀。

  “最主要的改變是‘鳳尾’由向下改為向上”,胡國民説,新的構思立意突出楚人信仰:拜日、崇火、尊鳳,將三個元素融為一體。採用“虎座立鳳”的傳統造型,兩隻鳳凰組成半圓升騰造型,喻意鳳火合一,與日同輝,表現楚文化博大、浪漫的特質。

  在造型空間設計上,《鳳標》強調中軸線,左右對稱,與後方楚天臺構成雙重風景,“楚天臺正好在鳳尾組成的圓拱中,形成‘景中有景相對映’的景致。”

  《鳳標》鑄造採用青銅材質,“相比方案的紅色彩鋼材質,青銅更古樸、凝重。”胡國民説。

  120個組件拼接而成

  胡國民透露,《鳳標》高7.8米,“鳳尾”向前延伸,雕塑體量大且重心前傾,製作上困難不小。創作團隊為此煞費苦心。

  在大樣製作上,《鳳標》摒棄泥塑方式,先用鋼筋搭成骨架,再用泡沫塑膠塊包裹並進行雕刻。由於採用輕質塑形材料,避免了製作事故的發生。

  胡國民説,《鳳標》由約120個組件拼接而成,中間有鋼筋內穿鉚實。組裝完成之後,再細緻打磨介面邊緣,使表面圓滑自然,工程相當繁複。

  《鳳標》成湖北特色標誌

  胡國民、姜海焱深入研究楚文化,對造型精心推敲,形成獨具風格的鳳凰形象。“以前,鳳凰形象大多寫實,與孔雀近似。如此表現鳳凰,我們是首創。”胡國民説,“我們的鳳凰強調除惡辟邪含義的符號化,顯得更簡潔、精悍、威猛,也更有裝飾美感。”

  《鳳標》落成後好評如潮,屢獲大獎,成為湖北的地域文化標誌,被廣泛用在標誌設計和禮品製作中。

  20多年後,對自己作品有何評價?胡國民説:“就單個雕塑而言,《鳳標》可能並不是最出色的,但就整體效果而言,雕塑可稱得上完美,它與建築、環境構成較好的環境景觀。”  記者宋磊

  檔案

  楚文化《鳳標》雕塑

  作者:胡國民、姜海焱

  創作時間:1990年1月

  落成時間:1991年11月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