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舞劇《孔子》作者:孔子的精神一直在“跳舞”

時間:2014年02月17日 14:48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撰寫舞劇劇本《孔子》的邀請,來自好友——一位年輕有才華的編舞孔德辛,那是2012年的春天。當她有這個念頭的時候,我一再潑冷水,勸説不要碰這個宏大的命題。因為,我自己也沒有底氣和勇氣去觸碰這個主題。儒學被重提,以各種角度被“重視”,但年青一代真正了解儒學內容的有多少,更別説什麼思考了。孔子這個人物在影視劇中被多次演繹,無一不鎩羽而歸。讓孔子跳舞,讓聖人閃展騰挪,又是何其艱難的一件事情呢?

  這一切的推託、遲疑、氣餒,直到目光停在了這一句話上“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裏仁》),我凝視了很久。生命中有什麼值得如此去堅守呢?千年之後,我們還能夠像孔子一樣終其一生,堅守某種信念嗎?

  我覺得我們這個年輕的團隊應該做這件事情,即使作品會稚嫩,即使會受到懷疑和批評,我們應該讓孔子跳舞,應該讓他的形象在劇場裏發光,因為他的精神一直在“跳舞”。

  一番熱情過後,我們開始翻閱史料,遍訪有關《論語》研究的專家,我們去曲阜采風,結果發現資料越豐富,了解得越多,孔子的形象愈加神化,讓孔子跳舞的可能性就越小。舞劇文本的創作應該以舞的視角去考慮人物刻畫,去關照全劇。除了創造孔子獨舞的可能性,文本又能提供怎樣的空間,讓舞劇樣式中的雙人舞、三人舞、群舞有施展的餘地。這些人物首先都要有可舞性,這些人物關係要有可舞性。在考證中,能夠提供男女雙人舞可能性的,只有孔子母親和南子的形象。他和弟子的故事也廣為傳頌,但其中的言理,複雜的對話,微妙的語義又豈是舞蹈所能説明的呢?這一切的不可能,逐漸把我們所要塑造的孔子指向了另一個方向,我們可以表現我們內心的孔子,我們視野所及和思考所及的孔子。那不是神化的孔子,不是高遠的聖人,而是一個堅守信念的,執著的人,一個經受了無數非難、挫敗、困頓而不屈的人,樂觀的、知天命的人。

  舞臺上出現的孔子之舞,應是孔子內心的舞蹈,他的信念,他的理想,他的“烏托邦之舞”。現實中,他面對的更多是世俗的亂舞,是失衡的世界。他選擇了某種靜止。而當山窮水盡,遍佈困境之時,被風雪停駐腳步之時,弟子都絕望遲疑的時候,他開始讓精神繼續舞蹈。

  舞劇集中在孔子週游列國的一段歷史。這不是一段悲悲切切的故事,而是一次勇敢的行走。這段歷史是孔子思想最大程度地付諸實踐的一段歷程。在國君、臣民、理想之間,孔子進諫、入世、出仕,恪守禮制,在亂世中建立著理想國。而當君不君,臣不臣的現實,民不聊生,戰亂紛飛的苦難,不斷擊碎“大同”的夢想,孔子寄蘭作操,卻沒有悲天憫人,以“君子”之氣節,面對世間的風雨責難。弟子們是孔子的希望和內心的牽掛,他們才是孔子真正的理想,充滿著新的力量和想像。母親則是作為孔子心中最為溫暖的部分。

  故事中,國君昏庸,沉溺女色,問政孔子,卻又形同虛設;臣姦佞獨斷,鉤心鬥角,陰謀叢生;孔子進諫,推行禮制仁政,卻無力回天。宮廷的爭鬥終於牽連孔子,孔子被迫奔亡。在危困絕糧的風雪之中,孔子仿佛見到了理想的大同世界……戰爭頻仍,難民流離失所,桃花源一般的杏林變成了戰場。黑暗中,歸途裏,幽蘭操不再是自傷自憐的琴歌,而是任重道遠的頌唱。看似歸途,大“道”仍在路上。

  曾經有一個比較大膽的結尾,不是眾人執羽而舞,不是祭祀,不是大聲頌唱論語,而是前來膜拜的人們走過了千年,走過了不同的年代,走到了現在,或者在這種嚮往中,走成了現代的中國人。但我們還是選擇了弟子們在誦讀論語,弟子們在問答中起舞,傳承。很多人説為什麼結尾就突然三千弟子了,孔子怎麼就成萬世師表了,這個問題就像我們為什麼要去膜拜孔子?相信我們每一個人站在孔子塑像面前,一時也尋找不出答案一樣。何況一部舞劇的容量,似乎承載不了那麼深重的問題。從這一年的找尋歷程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個不太一樣的孔子,少了很多沉重,少了很多世人給予的光環,慢慢在舞蹈中浮現出一個浪漫的,勇敢的,有傲骨的,樂天知命的孔子。舞劇《孔子》中的大同世界一節,有太多美好,太多舞動的夢想和氣節,而當這一切被現實的風雪覆蓋後,孔子似乎在亂世中舉步維艱,停駐了腳步,但選擇了在內心中繼續行走。而我們也幻想了,在幽蘭操的歌聲中,當時的人們在黑暗中開始舉起燈火來跟隨孔子,其實那是孔子的一個夢,在他所生活的年代無法實現的一個夢,他最終也沒有看到的傳頌和仁愛。他只有“發憤忘食,樂以忘憂”,最終的狂舞,充滿了風骨和氣節,或許這只是我們眼中的孔子之舞。

  這部舞劇上演之後,我們依然惶恐。10年之後,這部舞劇如果還能夠繼續上演著,我相信,那時候又會是不一樣的一個孔子,他的步態,他的舞姿,他的旋轉也許會有全新的注腳。

  劉春(作者係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舞劇《孔子》編劇)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