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漢字英雄》主創談原創文化節目:希望扎堆兒

時間:2014年02月17日 10:3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尼日利亞歌手好弟與澳大利亞女孩江南搭檔參加《成語英雄》

  熱鬧的猜燈謎現場

  圖為紐約時報廣場上《漢字英雄》第二季的宣傳片。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通知,要求學習借鑒《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等節目經驗,積極開辦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創文化電視節目。

  量更多 質更優

  2013年,《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成語英雄》、《中華好詩詞》等節目反響熱烈;今年,更多此類節目將接力熒屏文化盛筵:央視推出《中國謎語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節目,並儲備了以“帶著詩歌去旅行”為主題的人文節目《詩行天下》,各地衛視也正在積極籌備製作原創文化節目。

  新節目蓄勢待發,老節目精益求精。華麗回歸的《漢字英雄》以“用好漢字,才是漢字英雄”為主題,新增的“一音多字”、“一類多字”環節讓節目更好看。眾所期待的第二季《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已經進入各地選拔程式。據悉,第二季將加強專家點評環節,在選手書寫漢字的同時,介紹漢字字形、源流、演變及字義、詞義的本意、引申義等,全面呈現漢語字詞在語言應用中的美感。

  原創文化節目扎堆熒屏,會不會使該類節目過多過濫、甚至引發惡性競爭?《漢字英雄》主創高瑾的回答或許能反映大多數同類節目製作者的心聲:“我們不僅不怕扎堆兒,而且希望扎堆兒,因為有競爭才會有更好的節目出現。多方並舉能讓這類節目形成一個文化現象、文化事件,從而引發更廣泛的社會反響,吸引更多的觀眾對於我國傳統文化的關注。”

  文緣遠 人情濃

  原創文化節目在展示文化的同時,也展現著參賽者的文化故事和文化情結。在節目中,中華文化不只存在於學術精英的傳道授業中,也滲透和傳承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80多歲的楊爺爺和郭奶奶在2013年迎來了他們的“鑽石婚”。為了享受一次“二人世界”,他們報名參加了《成語英雄》。楊爺爺説自己“記性不好”,郭奶奶自稱是“半個文盲”,兩位謙虛的老人憑藉其執著與默契順利通關。然而,郭奶奶突然因病辭世,節目上楊爺爺那句“60年都過來了,還要再過一個60年”成為絕唱。令人欣慰的是,二老的成語之路並未就此中斷,兒女接過了他們手中的接力棒。當兩張年輕的面龐出現在舞臺上,當身著唐裝的楊爺爺在舞臺下深情凝望,評委們不禁感嘆:其實這就是傳承。

  劉澤玲是一名中文系大一學生。年幼時,父母在外打工,她與奶奶相依為命,靠勤工儉學補貼家用。燈謎遊戲一直是劉澤玲的“好玩伴”。這一傳統的中國鄉土遊戲帶給她無限的樂趣,參加燈謎比賽獲得的小獎品也令她開心不已。在第五期《中國燈謎大會》中,劉澤玲順利通關成為擂主。劉澤玲與燈謎的緣分令評委于丹深思:“燈謎是一個豐富精神世界的好選擇,燈謎應該走回民間。”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曾説:“我希望傳統文化能保持一種恒久的溫暖度,慢慢滋潤到大家的心田裏。”正是國人對傳統文化持久的熱情,延續著中華文化薪火恒久的熱度。

  國際范 中華情

  原創文化節目形式寓教于樂、內容深入淺出,對於渴望了解、學習中國文化的外國學生們來説,是一本本“活教材”。來自尼日利亞的歌手好弟(Steven)就抱著試試的心態登上了《成語英雄》的舞臺。

  好弟對成語最初的興趣來自於他的好奇。儘管準備充分,成語的博大精深還是讓舞臺上的好弟“有點兒懵”。在臺灣漫畫家、《成語英雄》評委蔡志忠的耐心講解下,好弟終於明白了“口是心非”、“邯鄲學步”……。雖然比賽成績不夠理想,好弟卻不氣餒,他一口氣演唱了京劇《鍘美案》、黃梅戲《天仙配》、歌曲《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在觀眾的熱烈掌聲中獲得了評委頒發的特別通行證。

  今年,原創文化欄目將更具“國際范兒”。據悉,央視計劃儲備以外國人為主要參加者的《聽説讀寫300字》節目(暫名),為全世界的漢語學習者提供更大的舞臺。

  1月17日,《漢字英雄》第二季宣傳片亮相紐約時報廣場,成為首個成功入駐這裡的中國綜藝節目,這也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漢字在海外的首次驚艷登場。在世界的矚目下,古老的中華文化正煥發出新的光彩,並且薪火相傳。李 慧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