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國家級非遺“寬城背桿”24年後重返元宵花會

時間:2014年02月17日 10: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家級非遺“寬城背桿”24年後重返元宵花會

  元宵會演出現場演員展示“寬城背桿” 朱建軍 攝

  元宵會演出現場演員表演三架“寬城背桿” 朱建軍 攝

  元宵會演出現場演員表演單架“寬城背桿” 朱建軍 攝

  中新網承德2月15日電 (張帆 朱建軍 劉金劼)河北省寬城滿族自治縣自古就有正月十五鬧元宵的習俗,從正月十三到十六,來自縣城周邊的數十檔高蹺、旱船、龍燈等花會,載歌載舞,歡聚一堂,引來數萬人觀賞。馬年元宵佳節到來之際,一場闊別24年之久的“背桿會”重返寬城滿族自治縣元宵花會。

  “寬城背桿”已有一百多年傳承歷史,俗稱“背歌”,始於清朝光緒年間,尤其以道具精良、講究,手法製作細膩獨到,為世人稱奇叫絕。2008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寬城背桿”分為單架、雙架和三架,表演時一名成年男子頂著數名扭童,整架背桿高達3-4米,平均重量約27公斤左右,好的背手一副架最多負重200余斤,頂負三四名扭童。

  “寬城背桿”取材于古典戲劇,是古典戲曲和民間藝術的結合,道具製作精細,上下角綁縛極其講究,上下角都是傳統的戲曲裝束,很多道具都是祖輩傳下來的。

  “寬城背桿”場面宏大,表演時兩對龍鳳旗、一對黃鑼傘頭前開道,黃鑼傘下紅色豎幅上印有會首、傳承藝人以及十三架背歌表演者名錄。“寬城背桿”全出共有“麻瑞獻壽”、“排風擋馬”、“血手印”、“算糧登殿”、“火洞天”等十三齣。

  據了解,為將“寬城背桿”發揚光大,寬城滿族自治縣政府出資購置了新型輕質鈦合金桿架,更換了演出服裝,並組織人員對演職人員進行專業指導,終於在馬年春節到來之際讓寬城背桿再次與老百姓見面。(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