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非凡的拉保保現場。 吳平華 攝
藍衣美女很榮幸成了保保。 吳平華 攝
他當上了新保保,高興得合不攏嘴。 吳平華 攝
中新網四川廣漢2月15日電 (吳平華)馬踏瑞靄慶新春,愛心弦動保保節。15日是農曆正月十六,一年一度的保保節在四川廣漢市房湖公園和金雁湖公園拉開大幕,國內外遊客紛至遝來,爭睹盛世廣漢保保節的盛況。
被譽為“華夏民俗一絕”的廣漢保保節,源於川西民俗“遊百病”和“拉保保”,由兩個活動相融、發展、演變而來。
遊百病又叫“遊毛病”、“踏青”。據傳,每年正月十六齣行(城裏人到野外遊春,鄉下人進城遊玩)可以消災祛病。川西地區古有“正月十六遊毛病,遊了毛病不生病”之説。
拉保保又叫“拜乾爹”、“認乾爹”,“保保”就是乾爹。此俗源自清乾隆年間,已有近300年的歷史,相沿至今。傳説清乾隆年間,一年正月十六,有母女倆進城遊毛病,在文廟前小息,遇幾個無賴之徒糾纏。母女倆慌忙走避。行至州衙門前,見無賴之徒緊追不捨,急中生智,忙向前對守門的衙役道:“大哥,大老爺是我女兒的乾爹,我們是來給乾爹拜年的,請你稟報一下。”州官是外地人,聽到稟報,感到蹊蹺,走出州衙,見母女倆神色驚慌,身後幾個無賴之徒則嘻皮笑臉,輕薄下流。由此,立即認下乾女兒,且痛斥無賴:“朗朗乾坤,清平世界,光天化日,欲行非禮,爾等知罪否?”幾個無賴鼠竄而去。州官問明情況,有感於百姓對他的信任,真的認少女為乾女,少女即拜州官為乾爹。此事傳開,其後每年正月十六即拉起了保保,認乾爹相沿成俗,尤以在今廣漢房湖公園內泮池旁十二株柏樹下為最多。十二株柏樹為明代所植,四季常青,有“百年長壽”、“百病不生”、“百事順遂”等寓意。民國初年,文廟龕師黃某,將十二株柏樹,按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自東至西,編號掛牌,人們就把它們叫作“十二相”。拉保保、拜乾爹的人就自覺地聚在自己孩子所屬的生肖編號的柏樹下舉行拜乾爹的儀式。
自1991年以來,保保節由自由的民間活動發展成為了有組織的“民俗節日”,成了廣漢市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品牌,影響愈來愈大,規模由房湖公園擴大到金雁湖公園。近年來,為使保保節傳承歷史、提升檔次、豐富內涵,廣漢市委、市政府採取多項措施,大力倡導“文明拉保保”,陸續開展了評選“最美保保”,徵集優秀保保節歌曲等活動,融入了“和諧·關愛”的全新內涵,促使其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據記者了解,今年保保節是歷年來參與人員最多的一次,將超過30余萬人,現場拉出“保保”進300位。愛心企業四川育松實業集團還專門為保保們免費提供了豐盛的保保宴。
廣漢各界群眾為了表達對偉大祖國的祝福,對幸福自豪新廣漢的祝願,保保節當天上午,在金雁廣場還舉行了一場主題為“中國夢想。廣漢飛揚”的文藝演出。
舞臺上,去年廣漢市歌手大賽中的優勝者帶來了耳目一新的“廣漢好聲音”;由大學生村官帶來的舞蹈《旭日朝陽》展現了大學畢業生奉獻基層的青春風采;戲曲節目《聽戲》展現了傳統漢劇優美的唱腔和獨特的藝術品位,漢劇老藝人的精彩演出贏得在場戲迷大聲喝彩,也引起大家對廣漢傳統文化傳承的關注;特別是弘揚敬老愛親美德的小品《回家》,表現了兒媳婦認識到自己以前對老人不孝敬的錯誤,誠心邀請老人回家過年的故事,劇情設計精巧,演員表演真摯動人,獲得在場兩千余名觀眾的熱烈掌聲。“我們喜歡這樣的節目,內容來自我們的生活,演員就是我們老百姓,很親切”,現場的觀眾如是説。(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