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春節文化主題公園“遊百病”文藝表演吸引眾多市民。 王斌 攝
閬中市民“遊百病”人潮如織,圖為在閬中“錦屏山風景區”。 王斌 攝
中新網閬中2月15日電 (劉彥君)15日(農曆正月十六),有“春節文化之鄉”之稱的四川閬中開展了“登高遊百病”民俗活動。作為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産後的第一年,此項民俗活動成為低碳出行,春節踏青的新風尚。
“正月十五看花燈,正月十六遊百病,遊了百病不生病”,古老的民謠歷久彌新,當日,記者看到,閬中古城錦屏山、白塔山、東山園林、滕王閣公園等著名景區都成為遊百病登高的主要陣地,各地人潮攢動。《閬中縣誌》也曾記載明清時期“遊百病”:情形:“上元後一日,錦屏山遊人如蟻,謂之遊百病。”
“遊百病是祖上傳下來的的習俗,男不耕、女不織,到了那天一定要全家出來轉悠,圖個吉利。”一位閬中古城的居民告訴記者,他今天特意關門不做生意,就是帶著老人娃子出來耍耍。
閬中古城號稱“風水聖地”,“遊百病”作為傳統民俗活動,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和特殊含義。“健康即是財富。”從重慶過來的遊客王先生表示,看到許多上年紀的老人都在兒孫的攙扶下登上山頂,這種全民參與的民俗活動實在讓人讚嘆,期待明年能帶上家人一起來體驗。
當天下午3點左右,“登高遊百病”的人已經超過了10萬人,下午6點左右,人潮漸漸稀疏。對此,記者就遊百病的意義採訪了民俗專家,專家稱,以前“遊百病”最初僅限于婦女,在每年正月十六這天夜裏,出門四處遊走,祈禱來年身體康健。同時,這一天也標誌著春節的基本結束,男人們開始出門幹活掙錢,開始新一輪的奔波。而現在“遊百病”又有了新的內涵,人們在飽食美味佳肴後,出門登高望遠,呼吸春天的空氣,欣賞美麗的景色,健步散心,能幫助消化,增強免疫功能,可謂一次全民戶外健身運動。
此外,錦屏山、淳風祠、白塔山等景區不僅免費開放,還開展了猜燈謎、盪鞦千、踢毽子等與遊客互動的娛樂活動。同時,在滕王閣廣場至春節文化主題公園還有“低碳騎行遊百病”自行車環城活動。(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