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佛山2月13日電 (程景偉)中國唯一一座以佛冠名的地級城市廣東佛山13日出版發行《佛山佛教》一書,該書梳理了當地佛教文化資源,力證佛山並非無佛,且頗具佛緣,官方更提出要打造佛教文化高地。
外界常言“佛山無佛”,作為回應,《佛山佛教》這本書系統地介紹了佛山佛教的起源、發展和傳承,對佛文化資源及其價值進行相當完整地挖掘和梳理。佛山官方稱,此書的發行是佛山佛教文化研究的里程碑,對於實現文化強市的目標意義重大。
事實上,這個以“佛”為名的城市裏,“佛文化”無處不在。在佛山民間,禪修班、佛式婚禮如今備受白領階層的追捧。佛山仁壽寺、南海寶峰寺等佛教廟宇常年香火鼎盛。
佛山之所以名為“佛”,據史料記載,東晉時期,剡賓國(現克什米爾境內)的三藏法師達毗耶舍來到季華鄉塔坡崗建佛寺、傳佛教。隨著時間推移,塔坡崗上的寺宇倒塌。到了唐朝貞觀年間,鄉民從塔坡崗上掘出三尊銅佛,從而認為此地乃佛家之山,遂將季華鄉改名為“佛山”。
臺灣佛光山星雲大師去年底造訪廣東佛山時便感慨道:“在中國,寺廟、佛像很多,以佛命名的,只有佛山。”當時他還贈送為仁壽寺題字後製作而成的牌匾給佛山。
仁壽寺是佛山清代佛教四大叢林之一,始建於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至今已有350多年的歷史。佛山方面寄望仁壽寺成為佛教文化的重要載體,佛山市政府已出臺改造提升仁壽寺的構想,並將在寺內重塑三尊佛像。
記者了解到,佛山仁壽寺重建項目目前已通過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預計今年3月份動工建設。重建方案提出,仁壽寺往北通往嶺南四大名園之一的梁園,往南通向珠三角地區“諸廟之首”的祖廟。(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