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經據典,內容豐富,喜感十足
相聲《滿腹經綸》火爆網路
今年春節最火的相聲演員是誰?不是郭德綱于謙,不是央視春晚的相聲獨苗曹雲金,而是兩個陌生的名字——苗阜、王聲。這兩名來自陜西西安的80後相聲演員在大年初一登上了北京衛視春節聯歡晚會,一段僅11分鐘的《滿腹經綸》,倆人一逗一捧,引經據典説各種成語故事,諷刺了不懂裝懂的“半瓶子醋”行為。苗阜、王聲從《山海經》説到陜西方言,還加入了《名偵探柯南》《海賊王》《七龍珠》等時尚動漫元素。
不少網友表示,在春晚相聲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這個作品笑點很多,有創新,沒有陳詞濫調的網路段子,卻讓觀眾笑彎了腰。許多觀眾直誇倆人是“業界良心”,更有甚者還表示“放到央視春晚上,能夠拯救馮小剛”。這段《滿腹經綸》在微博、微信上被瘋狂轉發,儼然成為今年春節最熱的相聲節目。
前日有消息稱,苗阜、王聲被央視元宵晚會看好,倆人此次將自己的經典段子重新改編,獻給觀眾。
(宗和)
縱深閱讀
苗阜的電話已經快被打爆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陜西青曲社創始人苗阜感嘆,這兩天微博被轉瘋了,媒體採訪的電話幾乎沒有斷過,“都有點不太適應了”。在採訪中他也向記者透露,他所帶領的青曲社已確定將在四月底進京演出,向北京觀眾展示更為完整的陜西相聲藝術。
立足古籍詩詞傳統藝術
苗阜和王聲從小在一個大院里長大,倆人在小學時代就喜歡相聲,那時還試著搭檔表演,後來一個進入鐵路系統的工會繼續從事文藝工作,一個在大學裏學習中國文學。2007年,兩個人又湊到一起,聯繫了幾位當地的曲藝愛好者,成立了西安青曲社。
苗阜説,他和王聲磨合了六七年,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表演模式,在陜西當地挺有人氣。在他們的表演中,古代典籍、詩詞及傳統藝術始終是主線,而一個個古今中外結合的包袱,如主線上的顆顆寶石不斷為觀眾製造笑果。在相聲《智取威虎山》中,不僅京劇、秦腔的經典劇目被紛紛提及,當演員一嗓子秦腔吼起,唱詞卻是“賽伯坦星球上,那汽車人……”
幾年下來,青曲社已經擁有了兩個專屬劇場,百餘名演職員工,成為西安最大的相聲社團。
苗阜説,他們每年都要去大學校園進行三四十場的表演,一方面希望吸納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一方面也希望讓更多年輕人了解相聲。青曲社的演員中,起到中堅力量的大多是擁有高學歷的大學畢業生,他們創作的作品也有許多和大學生活有關的。《滿腹經綸》中將“陜西師範大學”調侃成“陜西吃飯大學”就是青曲社進陜師大演出時表演的一個“梗”。
苗阜告訴記者,青曲社還有一些反映現實生活,比較深刻的作品:“比如《杯酒人生》,沒有那麼密集的包袱,表現的是一個人喝多了,在一場醉夢中經歷了酒、色、財、氣,最後再回到現實,這個作品我們是比較滿意的。”
堅決不上笑星選秀節目
從每年語言類節目的風向標——央視春晚來看,近年來“非主流相聲演員”登陸熒屏並不給力,80後相聲團隊愛用網路熱詞,看著光鮮熱鬧,最終卻淪為網路笑話的拼貼。今年央視春晚曹雲金、劉雲天的《説你什麼好》,就招致惡評。
苗阜認為,相聲結構跟網路包袱缺一不可。“傳統相聲注重結構,創作時講究技法和節奏,在框架成立的情況下,加入時代閃光點,那就是錦上添花。假如抽掉網路笑話,相聲還能成立,那這作品就沒問題;如果抽掉時髦段子,作品就立不住,那肯定不行。”
但對於小劇場相聲走上熒屏受到諸多限制,面對電視觀眾可能産生的“水土不服”,苗阜也表示“心裏沒底”。他告訴記者,今年他們也曾接到央視春晚的邀請,但最終還是婉拒了。這次雖然接受了央視元宵晚會的邀請,苗阜感覺還是相當倉促。“這次不説《滿腹經綸》,送審的本子濃縮了我們以前的很多作品。我們也擔心在熒屏上説相聲不像我們平時在小劇場裏那麼自如,時長這些都是問題,如何短時間內就出笑點,這都要考慮。當然也剔除了部分陜西話,防止觀眾産生語言障礙。”苗阜笑説,“我們也害怕招來罵聲一片,央視導演一直在安慰我們。”
據説今年相聲演員很忙,馬年有24個笑星選秀節目開工。苗阜説,最近確實有不少電視臺向他們發出了邀請。在電視上説相聲可以,但笑星選秀自己肯定不會去,也明令禁止青曲社成員不準去。“模倣搞笑那些不是相聲,相聲不是講笑話,它有自己的節奏和要求,兩者沒法比。這種節目並不適合相聲。”(宗和)
笑點選摘
我這位搭檔畢業于陜西吃飯大學……陜西師範大學!你不是吃大的嗎?
當年在文學院學的是挖掘機修理……我怎麼不上藍翔技校呢?
我最近開始研習各種書籍,達到了手不釋卷的程度,《名偵探柯南》《海賊王》我都在手裏拿著……您再看一套《七龍珠》《聖鬥士》,這叫四大名著!
有個愚公,沒事在那裏刨山,力士把王屋與太行一搬走,WIFI信號立馬就滿了。山是搬走了,原來山下壓著兩個妖精,一個蛇精,一個蝎子精。得虧老頭有個七彩葫蘆子兒,種下去,長出七個葫蘆娃,降服了妖精,後來隱居在森林之內,外國有個公主躲在他們居住的小屋之內,公主有個後媽變成一個賣蘋果的老太太,公主咬了一口蘋果,嘎嘣死了,剩下半個喬布斯拿走了。
這叫愚公移山?我來理一下:愚公就是葫蘆娃的爺爺?葫蘆娃移民之後就是七個小矮人?喬布斯有個師傅叫白雪公主?這説明中國成語放之四海而皆準!
我還知道《精衛填海》,大漢奸,拉過來就填海!……好嘛,這精衛是炎帝的女兒,小名叫女娃……對,後來補天了!
本版圖片為資料片
娛眼旁觀
走紅
只因真誠有料
相聲《滿腹經綸》,包袱一個接著一個,讓觀眾笑個不停,就連馮遠征、楊錦麟等名人也在微博上轉發了表演視頻。
對於相聲,大家都在説發展,但是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繼承什麼?繼承老一輩表演藝術家的表演技法、節奏、手段和結構,然後加入現代流行的元素,讓觀眾既能夠欣賞到傳統相聲的語言美感,又能夠感受到現代的氣息,這相當重要。苗阜、王聲從《山海經》説到陜西文化和方言,還加入了《名偵探柯南》《海賊王》《七龍珠》這些離年輕人很近的時尚動漫元素,因此很容易獲得親切感和親近感。
看苗阜、王聲的相聲,會發現裏面幾乎沒有什麼微博上的段子,多是他們自己的積累創作與發散改進。“其實很多網上的東西拿出來改改大家一聽都笑了,但這不是相聲發展的正道。”苗阜這樣説。
網路上的東西也不是不可以用,但要用得高級用得有段位。隨著資訊化網路的高速發展,任何消息都能在一分鐘之內傳遍全球。但消息是死的,人是活的。每個人對事物、生活、世界都會衍生出不一樣的觀點和看法,組織出的語言也就各不相同。而創作,就體現在那些繽紛的異樣中。將生活中的笑點拿出來講,誰都會;將生活拿出來變成笑點,這才是能耐與智慧。
上個世紀人們資訊不暢通,相聲藝術家們同樣也沒有因特網,不照樣能貼近生活,創作出膾炙人口的作品嗎?嚷嚷著“我知道的大家也都知道”,就如同“好詩都讓古人寫完了”。與其找客觀原因,倒不如潛下心來,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地好好琢磨琢磨內容,用更負責任的態度、更加真誠的心對待觀眾。只有以心換心,才能真誠出佳作。(胡雯雯)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