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文物發燒友曬“金陵十駿圖” 為明開國功臣墓前石馬

時間:2014年02月12日 14:34 來源:金陵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很多人聽説過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駿”石刻,其實在南京,也有很多和馬有關的石刻文物。最近,有文物發燒友在網上曬出了一組由南京石馬組成的“金陵十駿圖”,引發了高度關注。

  微博上拼出“金陵十駿圖”

  很多人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有所謂的“昭陵六駿”。李世民在南征北戰的戎馬生涯中,騎過六匹戰馬——“什伐赤”、“青騅”、“白蹄烏”、“特勒驃”、“颯露紫”、“ 拳毛騧”。李世民當上皇帝後,命畫家閆立德、閆立本兄弟把這六馬繪成圖形,命名匠刻石,置於他以後將入葬的昭陵前。

  “昭陵六駿”石刻舉世聞名,其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于1914年被美國人盜賣出國,其餘“四駿”目前藏于西安碑林。

  “老南京”日前也介紹過,明成祖朱棣在靖難之變中,騎過八匹雄健的戰馬。他當上皇帝以後,命人將這八匹駿馬繪成畫作,收藏于南京皇宮。朱棣遷都後,這八幅駿馬圖也被帶到北京,後人稱為《長陵八駿圖》(今已不存)。

  來自浙江的文物發燒友沈先生,利用業餘時間多次來到南京,拍攝南京的石刻文物,他在微博上拼出了一張“金陵十駿圖”,發佈以後,迅速引起了很多文物愛好者的關注和熱議。

  這些石馬就“藏”在我們身邊

  沈先生介紹,南京有很多古代石馬,其中以明代的居多。“老南京”版的記者在年前也做過一次統計,南京現存的古代石馬共有五十匹左右,除了極少一部分是宋代、清代、民國出品的外,其餘都是明代石馬。

  沈先生做過深入研究,發現南京明代石馬中很多是明功臣墓前的石馬,也就是説,這些功臣為建立大明王朝立下赫赫功勞,他們去世以後,墓前所立的石馬,象徵著其生前騎過的戰馬,這些戰馬同樣也是出生入死,立有戰功的。

  在把南京明功臣墓石馬基本拍完以後,沈先生從中選出了十匹,拼成了一幅“金陵十駿圖”,發在微博上。

  有南京網友説,真沒想到,南京至今還保留著這麼多美輪美奐的石馬,更沒想到的是,這些石馬其實就“藏”在我們身邊,只是平時沒有注意到而已,以後會“按圖索驥”地一一尋訪。

  石馬的“主人”赫赫有名

  記者看到,這“金陵十駿圖”包括明代開國功臣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岐陽王李文忠、寧河王鄧愈、江國公吳良、蘄國公康茂才、皖國公仇成、航海侯張赫、鎮國將軍李傑、越國公胡大海十人墓前的石馬。其中不少人在民間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如徐達、李文忠、常遇春等,胡大海在歷史演義小説中則被描繪為類似程咬金的個性鮮明,粗中有細的“福將”。

  根據明代墓葬制度,這十位地位崇高的武將在死後都享受到了墓前設置石馬的待遇。有趣的是,除了康茂才、張赫、鄧愈,其他功臣墓墓前的石馬還雕刻出馬伕,仿佛勾勒出其生前馬伕牽馬,墓主隨時可以翻身開工殺敵立功的畫面。

  美輪美奐雕刻水準極高

  明史專家馬渭源告訴記者,明代初年,為朱元璋打天下的很多功臣去世以後葬在南京,其中的重要人物由朱元璋賜葬在紫金山北麓,對明孝陵形成拱衛態勢。

  這些功臣墓基本上都設置有石馬,經過六百多年的滄桑,南京明代石馬有不少被毀壞,有的散落到其他地方,但目前依然保存著五十匹左右,不能不説是一道奇觀。

  這些石馬大都由南京周邊地區的石匠雕刻,反映了當時南京石刻工藝極高的水準,有的石馬本身就是美輪美奐的工藝品。比如,富貴山開平王常遇春墓前的石馬,馬鞍上刻有在雲中升騰飛舞的巨龍,形態逼真,霸氣十足。

  沈先生選出十匹大明開國功臣墓前的石馬,拼成“金陵十駿圖”。這“十駿”象徵著大明王朝的“功臣戰馬”,和李世民“昭陵六駿”、朱棣“長陵八駿圖”形成異曲同工之妙。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