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過年謠》裏話年俗 專家:拜年是為了感恩和溝通

時間:2014年01月30日 09:58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過年謠》裏話年俗專家:拜年是為了感恩和溝通

  于志學/插圖

  馬上我們就將迎來農曆傳統節日中最為隆重的日子——春節,這也意味著蛇年的結束,馬年的開始。年前説年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仔細想想,年年都過年,但我們到底對年有多少了解?過年是否就是回家吃團圓飯?咱老北京過年有多少講究?為什麼覺得年味兒變淡了?怎麼樣才算過好年?北京民俗協會秘書長、民俗專家高巍説:“要過好年,首先要了解過年的習俗。”

  年是四季輪迴的開始和結束

  什麼叫年?為什麼要過年?雖然這是最基本的問題,但咱們也要説説。為什麼別的節日都叫節,就它叫年?這裡邊有它獨特的地方。在年到來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了解一下年的本義。

  説到年,首先是四季輪迴的概念,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可是為什麼我們先人們要把它編排成一個怪物,而且是每到年三十晚上就出來吃人的怪物?實際上,這恰恰説明年給我們帶來的不確定性,這其中包含著各種自然可能帶給我們的災害,我們很難預知和防範,所以我們會説過年,在這個四季輪迴開始和結束的點上加以紀念,將它稱之為“年”。

  拜年是為了感恩和溝通

  我們看甲骨文中對“年”字的設計,不是現在簡單的一撇一橫,它是一個組合字,上邊是一個禾苗的“禾”字,下邊是一個繁體的“人”字,像一個人手捧著禾苗在舞蹈。裏邊有兩種理解,一種是説年是人們表達對豐收的喜悅,所以需要通過舞蹈來慶祝,也有人説這是一種祭祀儀式。

  我原來講過,春節有三大主題:祭祀祈福、感恩溝通和休閒娛樂,這三大主題的核心這麼多年來沒有改變過。

  首先,在這個節點上,人們對天地、對自然、對祖先進行祭祀,並進行祈福活動,希望來年能夠得到庇祐;第二,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要生活,就要依靠不同人的社會分工,相互扶持,因此要感恩,感謝先人、家人和朋友在過去的一年對我們的庇祐和照顧,在這個感恩的過程中,還達到了一種親情的溝通,這也是拜年的真正含義;最後,既然年是一個四季輪迴的開始和結束,在這個時候,人們需要充分的放鬆和休息,所以年的第三個主題就是休閒娛樂,在過去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就是廟會。

  為什麼過了臘八就是年

  咱老北京有一首《過年謠》,裏邊有一句“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裏邊説了好多和過年有關的事兒,但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就是《過年謠》説的基本都是春節以前的事兒。簡單來講,過年過的不是春節那一天,而是臘月到春節這一整段時間,就好像歌謠裏説的,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首先這個臘字,指的是臘製品,包括臘肉、臘腸等臘味。從文化內涵上來講,臘八實際上是一個祭祀的開始。在過去的北京城裏,王府也好,民間老百姓家裏也好,在這一天,第一碗臘八粥一定是給先人的祭祀。接下來街坊四鄰還要互送臘八粥,你給我點兒,我給他點兒,包括家裏養的貓、狗、牛、馬等動物在這一天都要給它們喝臘八粥,甚至還要給門前的大柳樹抹點粥,這代表著我記著你,我感謝你,吃了臘八粥,就該準備過年了。

  臘八粥的概念,其實不是過去所説的收拾家裏的陳糧,準備新的糧食,而是製作臘味祭祀八方神靈。所以吃過臘八粥,就是年開始的時候。

  送灶王爺有“正能量”作用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這個“糖瓜粘”,就是送灶。向灶王爺表示感恩,給他送到天上去,表示我們這一年做過的事情要讓天知道,得到天的評價,這種評價當然是好的,可是這過去的一年難免做過一些不好的事,作為一年的總結,咱們希望得到上天的認可,所以要用糖把他的嘴巴粘住。有人説,灶王爺不就是一張紙嗎,幹嘛讓他做一家之主?其實這是老百姓樸素價值觀的一種體現,多做好事,不做壞事,給人一種道德底線的提醒。所以送灶有著追求正能量的作用,我們的先人設計一個這樣居家保護的神靈,它的積極作用是非常大的。

  準備的越多年味兒越濃

  過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了,一家之主不在家,婚娶嫁聘一應的事情也都停了。這個時候開始掃房,整理衛生,把屋子佈置得四白落地,貼上新的窗花、年畫,迎接春節的到來。辭了舊,才能更好地迎新。

  為年做準備是非常辛苦的事情。除了打掃衛生,還有準備過年的吃喝。

  過去老北京過年有個禁忌,就是過年期間不能動刀剪,所以要提前把吃的東西準備出來,該炸的炸,該汆的汆,做成成品或者半成品。加上過去家裏普遍不寬裕,更得把一年之中不常吃到的好吃的都給準備出來。

  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進臘月,我就做一件事,就是幫大人排隊買過年的吃的。因為那會兒買各種東西都要排隊,包括現在我們很容易就能吃到的凍豆腐、黃花菜、木耳、瓜子、花生等,這裡邊好多東西都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限量供應,而且只供應那麼一小段時間。東西準備的越來越多,這年味兒也就越來越濃。

  年夜飯傳承是家風

  採買完年貨,接下來就要準備除夕年夜飯。

  年夜飯不僅要一家人坐在一塊吃飯,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家裏傳了多少代人的特殊口味、特殊做法給傳承下去,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在我們家,特別複雜的煎炒烹炸的大菜我不太會做,但我在過年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準備點兒小涼菜。有兩道招牌菜,一個是做豆兒醬,一個是做芥末墩兒。在吃了很多大魚大肉的油膩菜之後,這兩個小菜清爽、開胃。

  年夜飯還特別能體現家庭成員的創意水準,像有的人家炸豆包,做炸豆腐一定要切成三角塊兒。這些菜,不僅反映一個家庭的生活水準,也是家庭修養和習慣的體現。一個家的家風,就要靠這些細節傳承。與過去相比,我們今天的食材多,工具也多,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自創點符合現代特質的菜品。

  晨報記者 何安安

  -相關連結

  《過年謠》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殺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