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有辭,漢有賦,唐有詩,宋有詞,元有曲,明清有小説。我們願意相信,我們這個時代留給後人的絕不是一個僅僅只有小品和段子的‘小時代’!”市政協委員、上影集團導演江海洋用這句話開場後,掌聲蔓延,席捲全場;“文化所創造的價值,是提振整個社會的精、氣、神,而不是G、D、P! ”江海洋這句話又迎來全場如雷掌聲。
昨天下午,市委黨校大禮堂,市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大會發言。市政協委員、上影集團導演江海洋是全場14位發言者的最後一位(見圖)。當他用這句話闡述發言主題——“文化建設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時,會場上,突然響起了一聲清脆的掌聲。緊接著,仿佛是被“驚醒”一般,掌聲蔓延,最後席捲全場。這是昨天下午全場發言中唯一一次打斷委員發言的掌聲。
“文化療治”缺位乏力
江海洋的發言自始至終激情洋溢。他説,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對於個人,它決定你是誰;對於民族,它決定了民族的氣質;對於國家,它決定了國家形象及向世界昭示的價值符號。”江海洋認為,文化所承擔的價值,是整個社會的精神成長及文明傳承。文化的秉持信仰、提振信念、喚起信心、凈化心靈、崇尚美好、堅守夢想的功能,不是金錢所能達到的。
沉重的是,“30年改革開放,創造了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有目共睹。但飛速發展的經濟,給社會帶來的負面效應,也是不爭的事實。”這令江海洋感到痛心,他認為,唯利是圖的價值異化、心浮氣躁的人生狀態、未雨綢繆的生存緊迫,導致了誠信缺失、信任疑惑、價值偏移。“不能説這些社會現象都是經濟發展帶來的,但至少,面對這些現象,文化療治的力量顯得缺位乏力。”
“唯收視率”和“娛樂為王”
在發言中,江海洋並不否認文化的現實功能。“大眾文化消費的基本出發點還是娛樂,這本無可厚非。但遺憾的是,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之下,‘唯收視率’,‘唯票房’的巨大慣性,推動著文化在‘娛樂為王’的軌道迅速前行。”為了説明這一點,他舉了一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一個電影觀眾尖刻地對我説:“因為無聊,我花錢買票看電影,沒想到電影內容比我還無聊。”這也讓他自問:一味地追求票房,追求收視率,是不是一廂情願?
江海洋認為,“唯收視率“和“唯票房”的後果,是資本的邏輯綁架了文化的邏輯,商業的算計更改了藝術的規律,文化在與資本的博弈中勢單力薄。作為一名導演,他談及切身感受——“當我們想提高影片品質多花點錢在製作上時,總顯得捉襟見肘,一半的製作費用付了明星稿酬。當我們發出質疑時,收視率、票房告訴我們:明星是賺錢的保證。”對此,江海洋非常困惑:是我們錯了嗎?不是。是明星錯了嗎?不是。那是誰錯了?
對收視率的産生方式,江海洋也有質疑。“500個中低收入、中低文化水準的樣板戶,由一家獨大、沒有第三方監督的收視調查機構經營的收視率,既不科學,也不乾淨,但它決定了人們看什麼,決定了題材類型與創作方向,決定了電視臺的業績,從業人員的考核。”
重塑文化傳播力話語權
在發言中,江海洋希望上海可以重塑文化的傳播力和話語權。他認為,最近市委書記韓正關於“影響力、競爭力、説服力,感召力”的論述,應該成為上海新一輪文化建設的路線圖,成為提升上海文化軟實力的硬指標,成為上海追求卓越、彰顯大氣的自覺與自信。
他認為,經濟有經濟的指標,文化有文化的責任,文化的價值,是整個社會的精神成長及文明傳承,文化的秉持信仰、提振信念,喚起信心、凈化心靈,崇尚美好、堅守夢想……不是金錢所能達到的。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