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大陸文化看點

話説山東老煙臺筵席:無魚不成宴 席開伴桌頭

時間:2014年01月21日 15:39 來源:煙臺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

  筵席,古今有很多叫法,如燕飲、會飲、筵宴、酒宴等。老煙臺的筵席,有很多值得説道的東西。

  老煙臺,特指芝罘。老煙臺居民向來重禮節、講情義,民間無論逢重大節日還是婚喪嫁娶、親友團聚或賓客往來,均視豐儉設宴款待。據民國《煙臺概覽》記載:“(煙臺)商民皆重過節。年節及端午、中秋,鋪戶皆設筵席,放工一日,以作消遣。”

  1861年煙臺開埠後,繁榮一時,“筵會之風甚盛,各界相互應酬,交際甚忙。”《煙臺大觀·飯館》中也説,“煙市筵會酬酢之風,堪稱盛興,故酒樓飯館林立市區”。開埠後市區最早的飯館東順館,即以承辦酒席聞名遐邇。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埠內知名的大菜館如鹿鳴園、大羅天、東坡樓、芝罘第一樓、松竹樓、渤海番菜館、眾英樓以及中興樓、公和樓、會英樓、致美齋、泰和館、東升園、同和館、新式飯莊等,就是專門承辦“迎官接招、喜喪事酒筵和各種酒席”,舉辦的筵席頗受人稱道,“座客一席酒餐,動輒費十數金或數十金,在所不計也”。“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是歷史上對芝罘街頭酒樓宴饗之盛的生動寫照。

  民國年間,老煙臺無論是酒店檔次還是筵席規格都非常講究。比如,建於1920年的中興樓飯莊,係中西合璧、磚石結構的二層樓房,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東西兩端二層正廳各14間,南北二層廂房各24間,形成封閉式四合院。樓上四邊均有外廊,圓形木柱,雕花欄杆,外墻鑲嵌黑白相間的瓷磚,圓拱形長窗,灰瓦屋頂。中興樓飯莊正式開業的1939年,正是煙臺餐飲業發展的鼎盛時期。由於建築規模宏偉、內部裝飾豪華、烹調技藝高超,因而成為達官貴人、富商紳士舉辦筵席的“定點”飯店。1945年10月,當時的煙臺市政府兩次在此宴請中美談判的美方代表。“九一八”事變後,由於社會不景氣,商業凋敝,“無論貧富階級莫不厲行節約,除特殊應酬外,亦多節制口腹。上等飯館,顧客寥若疏星,即埠內資格最老之公和樓、東坡樓、鹿鳴園、松竹樓等家亦莫不同,寥落之嘆”(見《煙臺概覽》)。這是老煙臺筵席最衰落時期。

  無魚不成宴 無鱗不上席

  解放以前,老煙臺的筵席有普通和高級之別。據《煙臺大觀·宴會》記載:“煙市酒風最盛,普通宴會分為中西兩種。中宴採用半(伴)桌頭,即四乾果碟、四水果碟、八冷葷碟、兩大件、八小碗,中隔點心兩道。以翅席為上,海參席次之。”席間猜拳行令,還要招妓侑酒,一筵耗時往往四五個小時。其後,埠內最盛興的筵席則為“四一六”與“四二八”兩種。“四一六”,即四冷葷、一大件、六小碗;“四二八”,係四冷葷、二大件、八小碗。這裡所説的大件有三層含義,一是菜量較多,二是個體較大,三是原料較貴。而現今,膠東地區盛行的仍然是這兩種規格的筵席。

  老煙臺的筵席有嚴格的標準,諸如座位的排定、上菜的方法、用具的選擇等,都極為講究。如不按規矩論之,賓客則會大為不滿,甚至拂袖而去。《煙臺概覽·宴會》載:“中式宴,亦用圓桌,向外方位之左為首位,右為次坐。飲以此類推,最末為主坐……西式宴會,率用長棹,主人分棹之兩端,客位則先以字條排定之。”這是中西筵席的客位安排。“酒茶須自左側送人”。中宴菜肴多合而食之,西宴則每人一份。飲用的酒類中宴以黃白為主,西宴則以白蘭地居多。但無論何種筵席,均有“魚不獻脊、雞不獻頭、鴨不獻掌”的講究。雞、鴨、魚等整體菜肴的上菜方法,亦是“昂首垂尾,橫奉之”。即頭向左,尾向右,腹向上(首)。

  老煙臺筵席的菜品“肴多海味”,無論什麼筵席,複雜如蔥燒海參、海鮮雜拌、油爆海螺、蒜蓉海腸、番茄蝦球、糖醋魚盒、捶燴魚絲,簡單如蒸螃蟹、蒸對蝦、煮蛤蜊、煮海虹、煮扇貝、煮海螺、煮爬蝦,幾乎道道少不了海味,大海的氣息充斥席間。

  老煙臺向有“無魚不成宴”或“無魚不成席”之講。但筵席用魚必須是身披鱗甲的,特別是婚嫁喜筵,尤其不能獻以無鱗之品。據老漁民講,這“鱗”的含意有二。首先,大多數魚的鱗是圓形的,形似古錢幣,魚所“余”者,謂之錢財有餘也。其次,無鱗之魚體光滑似木棍,與“光棍”之意隱聯,被視為不吉之兆,用於婚宴則有絕後之説。故此,一些味美的海魚如帶魚、鯧魚之類便因身無點鱗,只能謫居家常餐桌了。宴用整尾魚都是最後才上席,稱為“魚掃尾”。端上魚來,主人敬酒,賓客乾杯後才能動筷吃魚。

  席開伴桌頭 流行“四一六”

  古往今來,老煙臺的筵席,商宴也好民宴也罷,設宴地點無論在酒店還是居家,採用的規格均是當下流行的,以迎合時代風尚。如生生堂藥店,解放前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都要為全店的夥計舉行大會餐,採用的筵席格式為倣“伴桌頭席”:一開始先上兩個涼菜,再上一個大件,碗裏是海雜拌。再上四個熱菜,扣肉必不可少。之後,又來一個大件,一大碗海雜拌燉豬肉。再上四個湯菜,最後上四個大碗湯菜吃飯。

  伴桌頭席是早年煙臺街上極為流行的筵席。所謂伴桌頭,是指除了設置主桌用於正式宴請外,還要單設副桌,配有幹鮮果、茶食等,作為開席前客人聊天、品茗、墊補點心之用,故稱。建國後,餐飲主管部門組織專家對伴桌頭席進行了挖掘、恢復,並進行了改革。全新的伴桌頭席,副桌配有四乾果、四鮮果、四對碟、四茶食;筵席菜品則由四鋪碟(壓桌碟)、四冷葷、四大件、八行件、兩道插食、四飯菜組成,多用於接待高級賓客。因程式繁瑣,而今基本不見蹤影。

  據史料載述,老煙臺曆史上筵席之貴重者為魚翅席、海參席。即不論舉辦何種規格的筵席,第一道大菜均由魚翅或海參製作而成。大菜用料彰顯的是筵席的檔次,菜品數量則代表了筵席的格式。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煙臺街上流行的宴席規格有11道菜品組成的“四一六”席、14道菜品組成的“四二八”席,正式宴請基本都是這兩種規格。筵席菜品的編排也有相對固定的標準,以民間婚宴常用的“四一六”筵席為例,其功能表的構成為———

  四冷葷:拌三絲,黃瓜拌海米,熏魚,拌蜇皮。

  一大件:“全家福”,主配料有水發海參、煮肘肉、炸魚條、熟肚片、水發蹄筋、黃蛋糕、白蛋糕、熟雞肉、炸蝦仁、海米、熟豬心、木耳、玉蘭片等。

  六行件:油燜大蝦,黃燜雞塊,燒溜蝦仁,酥白肉,三鮮湯,糖醋黃花魚。

  這份食單中的有些品種,像拌三絲、黃瓜拌海米、全家福、黃燜雞塊、糖醋黃花魚等,無論是何種規格的婚宴都要有。其他的菜肴或因時令有別,或因烹法不同而有所改變。如對蝦也有採用煎焅、清蒸之法製作,燒溜蝦仁可以換成燒溜肚片、燒溜魚條,三鮮湯可改成銀耳羹,酥白肉更可以變成拔絲肉。

  有雞有魚參打頭海參蓋帽全家福

  人們參加筵席無不希望能夠大朵快頤一番,加之舉辦者都好面子,往往傾其所有操辦,所以老煙臺的筵席菜量大、葷菜多,幾乎看不到菜蔬烹制的菜品。即便有菜蔬,也是作為配菜出現的。廚師在編排筵席功能表時,普遍遵循了“有雞、有魚、參打頭”的原則,寓意大吉大利、連年有餘、健康長壽。但是,過去筵席很少用鮑魚、鮮貝乃至小海鮮之類的原料。海參的用法與現在也不同,不是作為一個獨立菜品出現的,而是作為“全家福”的“蓋帽”配料,這就是那個年代既有面子、又要內容的變通之舉。筵用面點,老煙臺也有講究。開席之前,先上四盤點心,俗稱壓桌碟,目的是讓客人先墊補墊補,避免空腹喝酒。上菜後,壓桌碟也不撤,以備菜肴空盤時作應急之用。過去壓桌點心有桃酥、番餅、蛋糕、薩琪瑪、芙蓉糕、江米條、餅乾、蜜三刀、花生餞等,婚宴還要備一小碟糖塊、一小碟抓果。筵席進行期間要上插食,講究的上兩道,一道甜點、一道鹹點,如銀絲卷、盤絲餅、炒麵、叉子伙食、伊夫面、蟹殼黃、油餅、千層餅、什錦炒飯、八寶飯、酥盒子、荷花酥等,都是老煙臺常用的品種。筵席臨近尾聲,還要上飯食。舊時的麵食主要有饅頭、餑餑、卷子、米飯、伙食等,筵席飯菜一般是四碗,品種因時而定。

  當年,老煙臺領風氣之先,其超前的時代理念、風俗民情無不影響和帶動著周邊地區,在飲食文化上也是如此。膠東半島至今流行的“四一六”、“四二八”筵席規格以及其他講究,就是這種文化的流脈。 □欣宇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