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要聞

1999張笑臉慶祝澳門回歸

時間:2014年12月18日 14:35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999張笑臉慶祝澳門回歸

  澳門政府從學校中找出1999名生於1999年的學生,蒐集了1999張笑臉,慶祝澳門回歸。

  明天就是澳門回歸15週年紀念日,在此之前,澳門教育暨青年局(下稱教青局)從澳門學校找出1999名生於1999年的學生,蒐集了1999張笑臉,合成巨幅圖片,慶祝澳門回歸。

  回歸15年,澳門在衛生和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人口平均壽命大幅增長,2013年達到82.3歲,比1999年回歸時增加4.4歲,和排名世界前列的日本、瑞士83歲的水準相接近。澳門也是世界上少數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的健康人口地區之一,據澳門特別行政區衛生局局長李展潤介紹,澳門目前的醫療制度能夠基本保證居民不會因為貧困而失去治療機會,去年,澳門61.45萬人口的全年衛生系統總開支約為42.4億元,每人平均衛生支出在6900元左右。

  此外,將近九成的澳門學生都能考上大學,最近5年,澳門畢業升學的高中生中,超過50%選擇留在澳門本地大學就讀,此後依次是中國臺灣、中國內地、美國和中國香港。

   深對話

  澳門回歸15週年系列報道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局長梁勵:

  10個澳門學生9個讀大學

  澳門地區目前有約7萬名青少年學生,涵蓋幼兒園、小學、初高中及特殊教育等階段,教學人員合計5584名。教青局作為主責非高等教育工作的政府部門,7萬學生的數量雖不算多,但教青局的工作仍然做到細緻,這其中,體現了梁勵自身的理念。

  全澳門私立學校佔九成

  “澳門的教育力量主要依靠私立學校,澳門目前77間學校,私立學校有67間,佔了約九成的比例,所以我們非常關注私立學校的發展,尤其是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和教師本身的教育素質。”梁勵説。

  澳門在2012年通過了《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梁勵説,這份“框架”對澳門私立教育起到非常大的提高和規範作用,“以往,私立教學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由於收入不穩定,人員也有流動,新的制度框架對私立教學人員提出了準入門檻,還對工資收入提出了具體規定。”

  梁勵笑稱,在澳門,是沒有哪個私人企業有強制公積金的,目前只有私立學校的教學人員有。

  50%澳門學生參加補習班

  此前,教青局聯合多家機構對全澳門的非高等教育各層次學生補習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總體上,各階段有40%的學生參加了校內的補習班,而有將近50%參加了校外的補習班。

  梁勵説,澳門許多家長和內地家長一樣,對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種心態可以理解,“我的一些朋友,給子女報班,彈琴、畫畫、跳舞,都報,而且都不便宜哦,真的很舍得,那孩子週末的時間都被佔滿。”

  梁勵認為,補習班的現象,不是一定不要,但要適度,“我也見過很多人小時候也沒參加這麼多活動呀,長大了還不是健康快樂的樣子。”

  過半學生留澳門讀大學

  梁勵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澳門上一學年的高中生有4974人繼續升學,升學率為91.1%,其中,大學升學率為87.8%。

  “澳門的地方不大,學生規模也不大,和內地比,升學壓力小許多,這也體現在數據上。”梁勵説。

  而另一項數據顯示,最近5年,澳門畢業升學的高中生中,超過50%選擇留在澳門本地大學就讀,此後依次是臺灣、內地、美國、香港等。

  “91.1%餘下的8.9%的學生,有不少是選擇了繼續工作,也有的覺得,我想先工作,存點錢後繼續讀書。”梁勵説。

  澳門衛生局局長李展潤:

  公立醫院看病全免費

  澳門特別行政區衛生局副局長鄭成業告訴記者,澳門一共有6間公立的衛生中心,還有3間衛生站,這些衛生中心、衛生站對澳門居民全部免費。但是和世界其他地區一樣也存在看病等候時間較長的問題。為此澳門政府從2009年起向澳門永久居民發放醫療劵,讓病人有效分流到社區私營醫療機構,受益人的補貼金額亦由500澳門幣提升至600澳門幣。據官方統計,已有超過八成的居民下載列印醫療劵,醫療券的使用率達九成,向私營醫療機構分流55萬人次醫療服務名額。

  8.6%支出用於醫療

  廣州日報:談到免費醫療,澳門如何控製成本?

  李展潤:我們主要看病情,有一個基本的藥品列表,大概有300多種,平常以這些藥品為主,但是如果病情有需要,比如一些特殊疾病,好像癌症治療需要一些標靶用藥,這個藥很貴,我們有一個評審委員會,由主診醫生申請,提供使用這種藥品必要性的依據,然後由委員會去評審,通過後,真的有需要就會用,不會限制。癌症屬於澳門政府法定範圍內享受免費醫療的疾病,包括放療、手術、用藥,都是免費的。

  廣州日報:實行全民免費醫療,澳門特區政府每年需要支出多少錢?

  李展潤:2013年是44億元,2014年大約是50億元,佔政府總開支8.6%。整體來説,回歸以後預算上升很多,回歸前大約是十幾億元的規模,現在是50多億元。因為藥品、儀器、人員成本都在不斷增加,成本增加了將近一倍。

  外地專家評估糾紛

  廣州日報:碰到醫療糾紛,澳門方面會依循怎樣的程式處理?

  李展潤:我們也會發生醫療糾紛,但也有相應的解決機制。我們的公立醫院有公關部門專門解決這個問題,如果僅是態度不好或是服務不好,我們基本可以保證在醫院層面將問題解決。如果出現醫療事故,我們有一個醫療申訴評估中心,這個中心可以評估個案是否在醫療方面存在錯誤,找專家分析個案,如果澳門沒有這方面的醫療專家,我們會去香港或者內地請專家分析個案是否存在醫生、護士的責任問題,分析之後,病人可以依據這個報告去法院爭取自己的賠償。基本上都是經過法院審理進行賠償,很少有醫鬧,有個別個案都是很快通過法律程式解決了。

  醫療券解決排隊難

  廣州日報:衛生中心能否滿足市民的需求,對於公立醫院普遍存在的排隊等候的問題,如何解決。

  李展潤:回歸以後,澳門人口增長了50%,醫療需求不斷擴大,但是我們的服務增長了1倍,我們現在的做法是擴大醫療保健網路,未來我們還要增加5間衛生中心。至於輪候時間,世界上所有免費醫療都面臨這個問題,但是我們有派發醫療劵,每年購買了50萬人次的醫療服務,幫助減少輪候的時間。

  30余內地醫生援助

  廣州日報:澳門醫療人員是否出現短缺?

  李展潤:我們主要根據病情需要來排序,保證急患能夠儘快就診,保證病人不會因為窮而失去醫療機會,同時也避免免費醫療資源被濫用。但是我們確實面臨醫療人員工作緊張的問題,澳門現在是個老齡化嚴重的地區。我們有30多名醫生是來自內地的支援,他們基本能在這裡工作兩年。(文/廣州日報記者胡亞平、蟻暢、王丹陽 圖/廣州日報記者莫偉濃 除署名外)

[責任編輯:郜利敏]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