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最新消息

澳門大學校長:青年上游需有擔當 為澳門培養社會引領者

時間:2014年12月19日 14: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十五年來,澳門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産業還是民生。而較不為人熟知的,是澳門高等教育的變化。”澳門大學校長趙偉18日在接受中新社專訪時如是説。

  趙偉是在他位於橫琴新校園的辦公室接受中新社專訪,旁邊的陽臺正好俯瞰校園。這個面積逾一平方公里的校園,在五年前的澳門回歸祖國紀念日奠基,面積比老校區大了20倍。而最為特殊的,是它的地理位置——2009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以租賃的形式取得對珠海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的土地使用權,租賃期限為50年。

  “這是對‘一國兩’制的活化,”趙偉説,2013年11月5日,澳門大學(澳大)橫琴新校區正式啟用,澳大將新校區作為教育改革的實驗地,對學科設置、教學模式、師資管理,都做了調整和改革,如果成功,將廣泛推行。

  “澳大的發展是有引領作用的。澳大在往前走,其他學校也在競爭。這對澳門的教育有促進作用。”從數量的角度説,澳門的大學數量有很大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品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今年兩岸前100強的學校的排名中,澳門的大學佔了兩席。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公佈2014至2015年度世界大學排名榜,澳門大學晉身世界大學前300名,與上海交大不相伯仲。

  趙偉2008年起出任澳門大學第八任校長,甫上任時表示“澳大的辦學目標是為澳門培養特首”,一時成為媒體熱議。“這是個概念,”趙偉説,這句話的意思第一是澳大必須為澳門服務,第二是指引領澳門社會發展的領袖,其中相當一部分應該接受本地本科教育,本地文化傳統的熏陶,保持和發揚文化傳統的特色。“我們澳門對特首都擁護和支援,特首應該是怎麼樣的人大家亦有共識。愛國愛澳,受到社會的支援,有很好的執行力。過去的特首是這樣,以後的也該是這樣。”

  在趙偉看來,能當特首的是少數人,但任何人都有潛力,“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引領社會的人才。”

  而要保證本地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澳大先要確保本地學生入讀。“澳門高等教育的重大發展機遇和空間,在於回歸前的高等教育非常薄弱,”趙偉分析説,澳門的大部分學生在外地念大學,現在這個數字還保持在20%-30%。“怎麼把澳門的同學、澳門優秀的學生留在澳門,學習和傳承澳門的文化,為澳門做貢獻,這對澳門的發展很重要。”

  趙偉介紹,澳大“盡任何可能的手段方式”來吸引優秀的澳門學生入讀,除了獎學金,更啟動“人盯人”的方式——”發現一個好的同學,不但是老師、校友、院長去談,校長也去談。”而趙偉去年還利用“與楊振寧對談”的“誘惑”,成功將一名被香港某大學醫學院錄取的學生招收。

  而對於時下大學生討論的“青年向上游”問題,趙偉表示,青年向上流動是必要的,“無論在任何社會,無論用什麼政治體制管理方式,首先要有一個鼓勵青年流動的體制,其次要有向上流的空間。一定要給青年人向上發展的機會。”在趙偉看來,正在快速發展的中國,機會越多,給青年的機會就多,“向上”的機會就多。“澳門的GDP發展這麼快,澳大把澳門擴大了3%,地大了,資金多了,都是給青少年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而另一方面,年輕人本身亦應是“向上”的原動力。“向上不是自動的,是競爭性的,年輕人自己要抓住機會。”在教育界有幾十年經驗的趙偉感嘆説,“到了我這個年紀,你後悔的,常常不是你沒有機會,而是機會來了你沒抓住、沒準備好。”

  趙偉説,大學對學生的教育是“要有擔當”,敢於冒險、舍得放棄,有承擔的人才有向上的競爭力。

  未來,澳門大學是否會考慮與港校一樣北上或與內地合作辦學?趙偉呵呵一笑:“沒有。澳門大學的宗旨是服務澳門高等教育。如果澳門本地有三家像香港的大學一樣高質素學校,我們可以考慮北上,但現在,我們還是專注澳門。”(記者 盧哲 傅藝明)

[責任編輯:郜利敏]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