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梁祝·愛之交響》音樂會臺南登場 完美“釋”愛

時間:2014年08月11日 09:1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梁祝·愛之交響》音樂會8月9日在臺南舉行

《梁祝·愛之交響》音樂會8月9日在臺南舉行

  台灣網8月10日臺南消息 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的《梁祝·愛之交響》音樂會于8月9日在臺南市文化中心舉行。

  由兩岸藝術家共同攜手,結合古典二胡協奏現代交響樂團攜手演出的《梁祝·愛之交響》音樂會于8月9日晚在臺南市文化中心演出。此次音樂會邀請了中國廣播電影交響樂團著名指揮家范燾、大陸著名二胡演奏家李梅與臺灣長榮交響樂團合作演奏。還邀請了“金嗓”殷正洋和梨園新秀青衣王燕演唱。兩岸音樂家的默契配合,意蘊綿長,完美地將京劇、民樂、流行音樂和交響樂融合與經典中。

  記者發現此次演出會場可謂是座無虛席,一票難求。由於門票緊俏,還有20多人在會場外坐著臨時座椅聆聽音樂會。一位來自臺南的觀眾表示,“很高興有機會可以看到大陸頂級的藝術家來臺南演出,也希望以後再有多一些這種交流”。來自臺南藝術大學民樂係的學生説:“今天聽這場音樂會就是專門來多學習的,像這種機會是非常難得的。”

  《梁祝·愛之交響》是以彝族傳統音樂“火把節”為開場的,中國廣播交響樂團著名指揮家范燾帶領長榮交響樂團奏響聲勢浩大的音樂,將觀眾瞬間帶入了四川大涼山的篝火旁,觀眾們沉浸在熱烈的音樂中,一曲結束甚至有人忘記了鼓掌。稍頃,又突然爆發雷鳴般的掌聲此消彼長,久久不停。

  隨後便是這次音樂會的重頭戲——來自大陸的著名演奏家李梅的二胡版“梁祝”。據悉,二胡版“梁祝”只在大陸國家大劇院和清華大學各演一場,今天這是第三場。李梅用二胡的兩根弦演奏小提琴四根弦才能演奏的音樂,精湛的技藝令觀眾們無不為之讚嘆。同時二胡的音色和韻味也為“梁祝”加深了一抹濃郁的民族色調。

  此次音樂會以“愛”為主軸,《傳奇》、《卷珠簾》這些膾炙人口的音樂也改編成了交響樂。在向年青人喜愛的流行音樂做些許妥協的時候,也盡可能發揮交響樂隊恢宏大氣的長處,使得“小哼低吟”有了力度和厚度。

  一位來自北京的李先生在音樂結束後告訴記者,他是一個“梁祝”迷,李梅的二胡版“梁祝”他是含著淚聽完的,他感覺二胡特有的音色使整個作品表現得更加淒美動人。

  來自臺南的觀眾説:“演出很不錯,我對二胡版的‘梁祝’印象非常深刻,聽的時候頭腦裏會出現蝴蝶還有花,心裏也會有波動和共鳴,真的很棒。”

  臺南觀眾翁先生表示:“演出非常棒,我以為二胡和交響樂本來音色是無法配合到一起的,但是這場音樂會二胡與小提琴的演奏卻不分上下,這樣的中西合璧非常棒。音樂的交流沒有什麼兩岸的分別,沒有界限。”他説,整場音樂會簡直是無可挑剔的,希望多一些這樣的演出,希望還有這樣的機會享受音樂。

  《梁祝·愛之交響》結束後,觀眾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回蕩全場,久久不去。各位藝術家的返場演出也達到了三次之多。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黨組書記王蘭棟表示:今天演出非常成功,這場音樂會是我們北京臺灣同胞聯誼會和各兄弟友好單位精心策劃的一場以“愛”為主題的音樂會,可以説是古今結合、中西合璧、兩岸融合,它在臺南演出也是第一次。觀眾這麼多又取得這麼好的效果,可見凸顯兩岸一家親的形勢。今後我們北京臺灣同胞聯誼會還會繼續完成工作使命,繼續完成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真正達到經濟手牽手,文化心連心。

  據悉,8月13日,音樂會還將移師臺中市,為當地民眾帶去一場音樂盛宴。(台灣網記者 羅旭婷)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