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兩岸學子探索保護文化遺産 致力於青少年傳承研習

時間:2014年08月11日 09:17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蘭州8月9日電 世界遺産小衛士、守藝復興工作坊、莫高窟曆險記……9日,由蘭州大學、臺灣新竹教育大學組成的文化行者“青世”團隊志願者,正在甘肅敦煌莫高鎮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敦煌青少年文化遺産友好傳承教育行動”項目,探索和分享保護文化遺産的新經驗。

  敦煌位於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亦有敦煌曲子戲、敦煌根雕製作技藝等豐富的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産。

  蘭州大學志願者牛艷蓉介紹,該項目調查發現,敦煌當地80%的14歲以下青少年對於家鄉敦煌的認識僅停留在旅遊勝地上,缺乏文化保護的意識;敦煌曲藝等民俗技藝的流傳範圍僅局限于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會彈唱的老藝人已是鳳毛麟角,很多古老文化面臨失傳的險境。

  該項目負責人王琳介紹,經過一年的調查研究、資料準備和實地考察,今年7月中旬,該項目在敦煌市莫高鎮中心小學正式展開。今年的活動還吸引了臺灣高校學子的參與,兩岸學子以社會實踐的方式,共同摸索青少年文化遺産教育的新做法。

  王琳説,該團隊走訪了當地80個家庭,招募到45位5至12歲的兒童,組建夏令營。期間,兩岸高校誌願者舉行了“世界遺産小衛士”和“我和世界遺産有個約定”的互動活動;進行了以“大自然的色彩衣櫃”為主題的自然遺産教育、以“奇妙的智慧之旅”為主題的物質文化遺産教育和以“守藝復興工作坊”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教學活動。

  王琳説,希望青少年通過趣味活動來體驗文化遺産的魅力,了解文化遺産的價值內涵,從而自覺樹立對文化遺産的保護觀念,當一個文化遺産小衛士。同時,兩岸學子也借此機會相互交流,探索形成一個有效的青少年文化遺産教育模式。

  臺灣新竹教育大學教師劉淑瀅對項目教學內容的設計稱讚不已。她説,從孩子的角度設計教案,將抽象的文化遺産具體到三個主題課堂上,並配以有趣的教學工具,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

  蘭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管會生説,文化遺産的價值是不可比擬的,隨著文化産業的發展,雖然公眾對文化遺産的關注度提高了,但是其保護意識還停留在較低的水準,只依靠專業人士保護文化遺産是遠遠不夠的。針對青少年的文化遺産教育在中國還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兩岸學生敢於創新,自覺投身於文化遺産保護教育中,是青年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相結合的體現。(丁思 余昇華)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