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第五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福州開幕

時間:2014年08月11日 09:17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福州8月8日電 以“!”為主題的第五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8日在福建省博物館開幕。200余幅畫作精選自兩岸及港澳選送的3萬多件兒童作品。

  第五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已於今年5月在臺北舉辦首展。今年的大展分為兒童畫兩岸、當代對話未來、藝術的力量、美育思考四個部分,作品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小畫家們以版畫、剪紙、拼貼畫、水墨畫等各種樣式,展現了他們對地域風情、未來想像、環保社會等問題的看法。

  策展人周櫻説,針對兒童的關注和思考,無論是教育模式還是安全成長,都是當代社會的迫切問題,透過畫展,以成年人與兒童的“互看”,達成對自我之外的他者的了解和尊重。

  她還特別提到,此次同時展出母子畫作、殘障少年的畫作,“‘兩岸’可以是地域相隔、也可以是歲月差距,以及‘正常的’和所謂‘殘障’的隔膜,這都需要智慧和慈悲去穿越,期待借助藝術的力量,讓心靈飛翔,去超越現實。”

  這場堪稱兩岸最大規模的少兒美術交流盛事吸引了眾多福建書畫名家前來捧場。著名書法家陳奮武表示,“傳神造意最難藏拙,兒童天真而無邪,風格品味和成人大為不同,這樣的‘拙’是最難追求的。”

  看過一組出自廣西、陜西、臺灣等地小畫家各自創作的《馬》組圖,陳奮武點評説,;“各有地域風格,但能看出中國傳統的共同浸染,有別於西洋、歐美風格。”

  8歲福建南平小朋友林哲晗站在名為《啊!我的牙齒哪去了》的畫像前咧嘴大笑合影,他和自畫像裏的北京小朋友一樣,都缺了一顆大門牙。在他父親看來,兩岸四地的繪畫呈現了“共同的喜怒哀樂”,異同之處也正好是兩岸的牽連和共同變革。

  福州少兒繪畫機構教員沈德林詳細分析兩岸四地畫作的不同材質説,臺灣小朋友的油印版畫編號正規、畫風洗練,四川廣元一組《空巢老人》的靜態寫生組圖則使用少兒美術界還較少用的炫彩棒,生動而稚拙,“這場展覽材質豐富、風格多元,能全面反映出少兒美術的現代趨勢。”

  此次畫展中,當代著名藝術家徐冰受邀以《地書》項目,用符號演繹小故事,為孩子們展現不一樣的思維理念。

  這項溝通兩岸的少兒美術展由廈門雲揚天際文化藝術機構自2009年發起。今年展會獲得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廈門文化交流協會、中華文創發展協會(臺灣)、福建博物院、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政府、頂新公益基金會、臺灣藝術教育館、臺灣藝術大學等機構支援。(林春茵 閆旭)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