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張碧晨是“好聲音”最需要的冠軍

2014-10-11 09:03: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張碧晨是“好聲音”最需要的冠軍

  新京報插畫/師春雷

  【焦點評論】

  張碧晨是既能滿足用眼睛看藝人的觀眾,又能滿足用耳朵聽音樂的聽眾的選手。所以張碧晨的奪冠,是好聲音開辦三季以來,甚至是選秀十年以來,最合情合理的一次冠軍結果。

  10月7日晚,北京首都體育館。歷時14周的第三季《中國好聲音》以張碧晨的奪冠收官告終。

  其實早在昨晚總決選開場之前,冠軍人選基本就已經鎖定,重視音樂性的觀眾基本上認準了帕爾哈提,而看重綜合性的觀眾則認為非張碧晨莫屬。

  這兩種傾向幾乎左右了《中國好聲音》開播三季以來所獲得的所有褒貶,甚至我們也可以説,是左右了自內地有選秀開始所有這類節目的褒貶。老將帕爾哈提最終輸給90後韓漂少女張碧晨,讓很多熱愛音樂的人心有遺憾甚至不服,也有人憤憤不平又抱怨説,選秀節目就是這樣,音樂最終要讓位給其他非音樂元素。

  但我卻以為,這次張碧晨的奪冠,是好聲音開辦三季以來,甚至是選秀十年以來,最合情合理的一次冠軍結果。

  首先從硬體條件來看,張碧晨實際上可以滿足不同準則傾向對於當下一個職業歌手的需求——有青春美貌適合偶像化包裝,有練習生經歷更利於職業化培養,有人氣有爭議容易獲得媒體化推廣,而在這些條件之下,更重要的是,她還有一條可以滿足聲樂演唱基本標準且頗具辨識度的好嗓子。縱觀選秀十年以來,能夠全面滿足這些條件,既能滿足用眼睛看藝人的觀眾又能滿足用耳朵聽音樂的聽眾的選手,委實難以數出幾個來。

  帕爾哈提的音樂確實迷人而且能夠直抓人心,被很多人譽為是富有靈魂的音樂,只是,當下的音樂市場,還能一直堅持動用到靈魂去聽音樂的人還有多少?所以帕爾哈提本來就不是這個以電視節目綜藝娛樂為標準的節目的針對目標,他的存在是為這個節目加持添彩的,卻不會是這樣的節目最終想要選定的,任務完成,繼續回去做自己的藝術家就好了。

  大眾的糾結歸根結底在於在觀看這類節目時,往往不自覺地模糊了自己到底是一個觀眾還是一個聽眾,所以總是在用一種曖昧不清的標準,去一廂情願地理解評判這類節目。但電視節目的編導實際上心裏應該是最清楚的,這類節目首先要保障的是電視節目提高收視的要求,滿足自己的商業目的,然後才是用聽眾的標準來美化這個節目,把它包裝成一種音樂使命,昇華出一種精神意義。

  所以最理想的結果,就是選出一個既能滿足觀眾又能滿足聽眾的冠軍。同時,由於現在選秀節目大都會與選手簽約並承包下其未來的商業發展,所以在物色選手時本身就具有能為我所用的指向性,它肯定要選的是一個能包裝出來並能産生高收益的選手,而絕不會是只能滿足少數人免費的讚美,卻不能將讚美轉化成廣泛的實際消費的選手。

  嚴格來講,《中國好聲音》的前兩任冠軍都沒能真正滿足這個要求。梁博是個高冷派,比較堅持個人的音樂追求而拒絕成為速食商品而自甘清冷,而李琦在外在條件上本就泯然眾人,再加上燦星公司一向只擅長做節目不擅長包裝藝人,奪冠一年來的發展更是低到了可以被忽視的位置,今年若再不能選出一個真正可以搞出動靜來的冠軍,本來就已經被觀眾看得有些生膩了的《中國好聲音》,明年想繼續保持這種高吸引力,恐怕就有些難度了。

  □盧世偉(資深評論人)

[責任編輯: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