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胞在杭州良渚任雙語講解員 向世界講述中華文明故事

2024-12-05 09:2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杭州12月4日電 題:臺胞在杭州良渚任雙語講解員 向世界講述中華文明故事

  作者 林波

  近日,在位於浙江杭州的良渚博物院內,來自中國臺灣的雙語講解員張文寧正用流利的英語,向外國遊客們講述良渚遺址上的故事。

  “良渚”意即“美麗的水中之洲”。良渚遺址,1936年首次被發現。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張文寧與良渚的故事,可以從他們一家人與大陸的淵源説起。

  25年前,張文寧和丈夫廖克恕決定來大陸尋覓發展機會。

  廖克恕受訪時稱,彼時他們正值三十幾歲的年紀,正是尋求向上發展的人生階段,在和家人商量後,他們決定來到北京尋覓轉型發展機遇。

  “我在家相夫教子。”張文寧笑著解釋説,在大陸的第一年,她的重心以家庭為主,閒暇之餘,她特別喜歡跟著課本裏的歷史教材“打卡”故宮、長城等文化地標,“這也讓我對中華文明有了更具象的認知”。

  “來大陸的第一個國慶節,看著煙花綻放的場景,我們感受著喜悅,對未來更是充滿了期待。”雖然已過去20餘年,但張文寧清晰地記得,那一晚,滿城煙花綻放,絢麗的火花同樣照進了他們的心中。

  她還記得,在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的那一晚,她走上街頭,與眾人齊聲歡呼,共用那份無與倫比的激動與喜悅。

  緣何會成為一名博物院講解員?

  張文寧解釋説,2018年,她去聽了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劉斌的一堂關於“良渚文化與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講座。

  “劉教授講得太好玩了,我從來沒有覺得良渚這麼有趣,原來五千年前的城市規劃就如此科學前瞻。”這讓張文寧對良渚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講座之後,她便開始了解良渚相關的知識。

  “但外界對它似乎並不那麼了解。”每當張文寧和朋友説起良渚時,鮮少有人知道這段橫跨五千年的故事。

  “我就想著,怎麼樣能讓大家了解這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成為一名博物院講解志願者,這便是張文寧的“方法”。

  2018年,考試通過後,張文寧便正式“上崗”了。

  “我希望能為大家提供有溫度的講解。”張文寧在講解時,喜歡與遊客互動,譬如提一些小問題,調動參觀者的積極性。

  “文明與文化有何不同?”這是張文寧最愛提的一個問題。

  張文寧直言,這是對良渚價值認知的關鍵,“在良渚古城遺址被發現之前,很多西方學者認為,中國最早的文明起源是距今3500年左右的商代。良渚改變了國際學術界的看法,讓大家承認‘5300年前的良渚社會已經進入了早期國家文明階段’。”

  如今,張文寧堅持每週至少在良渚博物院進行兩天的講解工作。看著中外遊客絡繹不絕的景象,她內心充滿了成就感,並對未來更多文化交流與傳承的美好前景充滿了期待。(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