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西寨古村生活記憶館”:守護歷史根脈 留住鄉愁記憶
中新網太原11月19日電 題:山西“西寨古村生活記憶館”:守護歷史根脈 留住鄉愁記憶
作者 楊傑英 楊潤德 韓暖晴
初冬時節,走進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西寨村的“西寨古村生活記憶館”,幾間小而美的展館,搭建接續鄉村地域文脈的“記憶空間”。
古村生活記憶館是“鄉村傳統和現實最原始、最樸素、最根本的活動反映”的真實記錄,傳遞著鄉村和鄉民關於過去和現在的“記憶”。在這裡,西寨村的生活百態躍然眼前,承載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發展縮影;在這裡,可以回溯西寨村的歷史文化,展望未來新圖景。
西寨古村生活記憶館的主人是閻望月。2013年,西寨村迎來整村改造,閻望月對即將逝去的舊村舊街舊房感到強烈的不捨和眷戀。他拿起相機,走街串巷,把街巷、宅院、建築、古跡等製作成了圖文並茂的《西寨記憶》畫冊,也把西寨古村的點滴留在了畫冊中,成為時代的印記。
整村改造過程中,傳承幾代的老物件,面臨著被丟棄的命運。閻望月看在眼裏,急在心頭。於是他廢寢忘食,全天候守候在工地,把這些老物件搶救回來。就這樣,一件件承載著西寨記憶的老物件,被閻望月整理成了一座獨屬於西寨的生活記憶館。
西寨古村生活記憶館共有4個展覽室,分別是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紅色記憶、歷史記憶。墻面上分別繪製著村裏的歷史文化名人、各時期廟宇、民居、百姓衣食住行及農耕生産用具等相關歷史圖片。每個展室分門別類、擺置有序地陳列著大到馬車小到頂針的數以萬計的生活生産物件,衣櫃、穿衣鏡、花瓶、縫紉機、收音機、電話機、算盤、馬燈、盤碗,還有農具木犁、鋤、耙、扁擔以及鐵匠舖木工全套用具等。
“這葦子全身都是寶。”閻望月展示著大大小小、不同用途的蘆葦蓆,有的用來鋪炕,有的用來圍裹糧食,有的用來苫蓋甕缸……地處汾河岸邊的西寨村,周圍水系、塘壩眾多,因此成為蘆葦的絕佳生長地,村裏曾有千畝蘆葦地,一眼望不到邊。每到秋天蘆葦收割季節,西寨村家家戶戶可見編蘆葦蓆的身影,編出來的蘆葦蓆平整、結實又漂亮。
做豆腐也是傳承久遠的西寨村特色産業,被磨得光滑的木製豆腐壓床便是歷史的見證。據太原縣誌記載,西寨村與姑姑寨(古寨村)同屬一個區域,晉水從晉祠引出後來到金勝村、董茹村,灌溉西山下農田,滲透進地下水源,與清澈的汾河水相交融,用這樣的水做出的豆腐純白鮮嫩,豆腐幹色香味美,營養豐富。代代傳承的西寨磨豆腐,已有1000多年曆史。
西寨古村生活記憶館的鎮館之寶是一輛全木質獨輪車。閻望月介紹,獨輪車歷史久遠,農民用其來推米麵重物。抗戰時期,農民也用其運送抗戰物資,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退出歷史舞臺。
“城市化進程很快,或許有些人覺得這些就是陳舊沒用的垃圾,但在我看來,這些老物件承載的都是活生生的歷史和記憶。”閻望月表示,希望年輕人可以通過這個展館回望歷史,從鄉村傳統文化的根脈裏汲取力量。
每一個老物件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每一個老物件都是一段歷史,它們用斑駁的印記記錄著那個時代的鄉村生活、民俗風情,展示著農村的發展軌跡和歷史變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