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文學生力軍 相聚“青創會”

2024-09-03 16:01:00
來源:《中國新聞》報
字號

  9月2日至3日,第九次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由中國作家協會和共青團中央共同主辦,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名青年作家齊聚一堂,交流文學創作經驗,探討新的文化使命。如何以青年人的活力和擔當,推動新時代文學高品質發展,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光輝燦爛的文學篇章,成為此次文學盛會的主題。

  老作家寄語 莫言“在火星上寫中國”

  “隨著年齡的增長,最近幾年我經常有躺平的慾望。今天本來想倚老賣老一下,但剛才聽王蒙老師的發言,我感到非常慚愧。王蒙老師比我大21歲,但他的精神,他的鬥志,他的創作能量,以及他對生活一直保持著的澎湃熱情,讓我望塵莫及。儘管望塵莫及,但也要努力看齊。我今晚不睡覺了,我要連夜寫作。”

  9月2日上午,在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以下簡稱“青創會”)開幕活動中,90歲的“人民藝術家”王蒙和69歲的莫言作為“老作家”代表,先後為與會青年作家寄語。莫言這段開場,引來笑聲一片。

  隨後,莫言説起自己做過的一個夢:移民火星的志願者招募開始了,他毫不猶豫地報名,面試官竟是小學的啟蒙老師。“他問我到火星後想幹什麼,我説寫小説。他説:已經招了兩個寫小説的了,你還會寫什麼?我説我還會寫劇本。他説:正好我們缺一個寫劇本的,你被錄取了。他又問我到火星後打算寫什麼內容?我説我還是寫在地球上的生活,寫我熟悉的中國——中國的歷史,中國的現實,中國人民創造的文明,中國人民偉大的奮鬥,數千年來涌現的英雄豪傑、仁人志士……畢竟我的生活積累沒有辦法改變。所以,這個夢儘管虛幻,但是我覺得還是有積極意義的,它表現了我這個年近古稀的人,依然保持著對新鮮事物的強烈興趣。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一個特徵。”

  莫言談到,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作家、每個時代的文學。要更加豐富多彩地、全面準確地反映一個時代,需要各個年齡段的作家共同努力,以不同視角還原社會生活的全景式面貌。他寄語青年作家,除了要向生活學習之外,還要向歷史學習,向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學習,向古今中外作家創造的文學經典學習,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假如在座的哪位青年作家有一天真的到了火星上寫作,希望你拿起筆來的時候,能夠想起今天上午,想起我這段發言。”

  青年作家分享 馬伯庸談作家之“氣”

  在青年作家代表發言環節,前不久獲得“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長篇小説獎的滿族作家、民進會員馬伯庸笑稱44歲的自己“已經觸摸到了‘青年作家’標準的上限”,此次參會是光榮也是紀念,“紀念我終於揮別青年,正式步入中年”。

  關於自己的創作心得,馬伯庸分享道:“第一,要有洞察時代精神的銳氣;第二,要有連接人民生活的地氣;第三,要有堅持守正創新的志氣。”

  關於時代精神,馬伯庸舉例道:“昂揚向上的年代,會造就一批積極奮發的文藝作品;迷茫頹廢的時代,則會産生浮靡與幻滅的藝術。漢唐氣象,魏晉風骨,是截然不同的風格。《水滸傳》寫的是宋代故事,反映的卻是明代市井文化的興盛;顯克微支(波蘭作家)的《十字軍騎士》講的是中世紀背景,卻體現出19世紀波蘭人民渴望脫離普魯士殘暴統治的思潮。幾乎所有的經典作品,無一不是彰顯出作者所在時代的特點……對於青年作家來説,把握當下的時代精神,體會當下的社會風氣,記錄當下的歷史痕跡,是我們的天職。”

  作家要洞察時代精神,而時代精神又是從何而來?馬伯庸説:“時代精神是由千千萬萬民眾所構成的,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期許與顧慮,無數微不足道的意志匯聚成了江水。如果我們不沉下去理解他們,又怎能感知到大江東去的壯景?”

  這場文學盛會 討論哪些話題?

  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于1956年首次召開,此前已舉辦過8次。王蒙便是第一次青創會的與會者。青創會在我國文學事業發展進程中産生了重要影響,每一次青創會都對青年作家的成長進步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並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作家心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記憶。

  本次青創會為期兩天,與會的青年作家和青年文學工作者涉及小説、散文、詩歌、報告文學、兒童文學、網路文學、文學評論等多個文學領域,參加分組討論、平行論壇、大會交流發言等,圍繞進一步做好青年作家相關工作、推動新時代文學高品質發展深入交流。其中,10組平行論壇主題包括“新的文化使命與新時代長篇小説創作”“城鄉融合與青年創作”“詩歌的中國式現代化探索”“文學的多形態轉化”“科普科幻文學創作前景”“青年作家作品的融媒體傳播”等。

  共青團中央有關單位部門、中國作協各單位各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宣部紀檢監察組有關同志到會指導。(完)(《中國新聞》報記者 程小路 報道)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