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太美,何不盡興遊
長城亮起來了!“夜幕的映襯和燈光的點綴,讓長城看起來更像一條醒目的巨龍!很壯觀!”站在北京八達嶺長城南四樓,來自山東的遊客張璐直呼“從沒看過這麼美的長城”。
“夜遊和白天遊覽完全是兩種感覺,看到的是兩種風景!光影中的盧舍那大佛更威嚴莊重,萬龕石壁熠熠生輝,很震撼,讓人仿佛穿越到盛唐。”在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燈光亮起的瞬間,此起彼伏的“哇”聲在景區回蕩。
這個暑期,夜遊火爆!人們迎著月光走出家門,看精彩炫酷的無人機表演,觀絢爛驚艷的燈光秀,品各具特色的夜市美食,欣賞有別於白天的風景和文化,感受夜色裏的濃濃煙火氣,夜遊的魅力悄然鋪展開來。
日前,在2024年全國暑期文化和旅遊消費季主場活動上,“第二批、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消費指南”發佈,“花式”夜遊玩法持續解鎖。
夜太美,何不盡興遊!
創意+ 解鎖夜遊新玩法
200隻精心打扮的寵物貓,在主人的帶領下齊聚“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遊客忙著觀展、打卡、合影、互動、購買文創……7月27日起,上海博物館每週六晚舉辦“博物館奇‘喵’夜”活動(共10場),吸引不少年輕人攜寵物貓前來享受“奇妙”之夜。
這是上海“博物館奇妙夜”品牌活動的玩法之一。今年暑期,上海14個區、45家博物館,在延長開放時間、舉辦特展及教育活動的基礎上,推出“特展+活動+文創+社交+生活”的博物館綜合體驗,為市民遊客增添夜的意蘊。
暑期是一年中時間跨度較長的旅遊旺季,大中小學生陸續放假,職工年休假集中,文旅消費需求旺盛,遊覽夜景、觀看演出、消暑納涼成為越來越多人出遊的新選擇。各地相繼推出繽紛多彩的夜遊場景和線路、舉辦夜間活動,為炎炎夏日增添一抹閒適與清涼。
文化和旅遊部産業發展司負責人馬力表示,各地創新發展夜間文旅經濟,推動有條件的文博場館、旅遊景區延長開放時間,豐富國風國潮、藝術時尚、演出展覽、美食消夏等特色活動。這些特色活動,激起當地經濟發展的“漣漪”。
天色漸晚,霓虹初上,位於浙江嘉興經開區城南街道的越秀夜市人聲鼎沸。56個花車攤位、12輛餐車餐位、8個集裝箱有序排列,分別組成了美食區、文創區和遊樂區。市民不僅可以在這裡吃特色美食,還能享受購物和帶娃遊玩的樂趣。
90後攤主許川影的燒烤攤前,食客絡繹不絕。許川影站在火爐前駕輕就熟地忙碌著,身旁的手機不時傳出掃碼到賬的支付資訊。“忙是忙了點,但忙得開心,有錢賺嘛。”許川影一臉滿足地告訴記者。
今年5月,越秀夜市正式開市,攤主以90後、00後為主。這不僅讓集市充滿了青春活力和無限創意,也使得越秀夜市成為年輕人爭相打卡的網紅集市。目前,夜市週末日均客流達1.5萬人次,整體日均銷售額超40萬元。
夜遊作為城市夜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呈現出多樣化趨勢。2023年,全國夜遊市場規模高達1.57萬億元,顯示出夜遊發展的巨大潛力。
自文化和旅遊部2021年啟動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建設工作以來,截至目前,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已達345個。
“這些集聚區逐步成為文旅消費最活躍的區域,成為各地經濟的新增長點,成為提升城市活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新引擎。”文化和旅遊部産業發展司副司長傅瀚霄表示。
根據數據監測,今年“五一”假期,345個集聚區夜間客流量達7257.58萬人次,同比增長6.9%,其中南京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西安大唐不夜城等集聚區夜間客流量超100萬人次。
數字+ 點燃夜遊新引擎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歌聲響起,坐在甘肅敦煌鳴沙山上的廣東遊客向誠忍不住打開手機的手電筒,揮舞著加入合唱。
這是鳴沙山月牙泉沙漠萬人星空演唱會上的一景,也是大西北獨有的浪漫——上萬觀眾齊聚鳴沙山邊、月牙泉旁,手中的光源隨著音樂節奏舞動。
32台鐳射光束燈射出的光束點亮夜空;沙丘成為幕布,6台投影設備將歌詞投射其上。音樂聲中,600架無人機緩緩飛起,淩空盤旋,漸次變換出“2024相約敦煌”等字樣,還展現出飛天、莫高窟、絲綢之路、九層塔、九色鹿等圖案,引來此起彼伏的歡呼聲。
敦煌之夜的精彩不止於此。在“飛躍敦煌”8K沉浸式VR飛行體驗項目區,戴上VR眼鏡的向誠立刻“一躍而起”,從高空中俯瞰敦煌。從沙漠奇觀月牙泉到鬼斧神工的雅丹魔鬼城,從敦煌第一聖境三危山到世界文化遺産莫高窟,虛擬現實技術把每一處風景的細膩紋理與光影變化呈現在向誠面前。“聽得見駝鈴聲聲,看得見唐朝盛景。”向誠興奮地説。
“暑期文旅消費熱度持續攀升,夏日經濟新活力不斷釋放,要豐富文旅産品和活動,增強‘體驗感’。”馬力表示,要在提升文旅産品供給品質方面,擴大文化演出市場供給,推出更多精品演藝項目。豐富數字文化産品供給,加快發展沉浸體驗、劇本娛樂、數字藝術、線上演播等新業態。
在數字技術加持下,夜遊和夜間消費場景不斷升級,大型燈光秀、水幕電影、無人機表演等讓城市和景區出圈、收穫流量,助力夜間文旅熱度不斷攀升。
依託多媒體和舞臺特效技術,鄭州《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如夢似幻;憑藉5G雲計算技術,西安大唐不夜城再造了一場夜未央的綺麗夢境;科技與藝術相融合,中國首部江南古運河文化實景演出《如夢上塘》帶給遊客“人在船中坐,船在畫中游”的體驗……
數字技術在夜遊領域的應用成為培育文旅新質生産力的有效手段,為遊客帶來沉浸式夜遊體驗。
在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看來,數字技術在夜遊中的應用不僅提升了互動性和參與感,也為文化傳承與發展提供了新路徑。科技手段賦能,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更好地融合,讓夜間文旅項目能更好地承載文化內涵,創造更多消費場景和商業模式,推動文旅市場高品質發展。
文化+ 開拓夜遊新賽道
“震撼,太震撼!”被問到在南京的江寧織造博物館觀看《大夢·紅樓》沉浸式展演的感受,遊客徐文昊難掩激動。
披上賈府的披風化身“夢客”,享用太虛幻境限定款飲品“千紅一窟”“萬艷同悲”;進入珍寶藏,“木石前盟”“群芳髓”等10件《紅樓夢》中的珍寶一一得見;不經意間,身邊已是煙霧繚繞,隨即跌入太虛幻境……會客廳、珍寶藏、太虛幻境三大沉浸展區,讓遊客從開場沉浸至展演結束的最後一秒。
“我看過很多地方的夜間表演,大多是雷同的布景,相似的燈光,讓人提不起興趣。但今天這個不一樣,文化氣息很濃!”徐文昊説。
“大眾需要實體餐飲的宵夜,也需要精神文化的‘深夜食堂’。”戴斌指出,除了眾所週知的夜市和專場演出,應當繼續深入挖掘夜遊的文化潛力。
“隨著數字影像不斷迭代,多媒體微劇、光影秀、水舞秀等在很多城市和景區已不鮮見,‘如何做出新意’成了擺在團隊成員面前最大的問題。”《大夢·紅樓》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最終決定,還是要回歸IP本身。”
圍繞《紅樓夢》這一經典IP,從宿命輪迴到賈府世家,從絳珠還淚到金玉良緣,《大夢·紅樓》用4條內容各異的故事線,以多線並行、穿插的方式敘事。“這種敘事方式既展示了夢中不同人物的命運,又提升了故事的完整性、邏輯性和敘事語言的高級感,帶給遊客獨一無二的沉浸式體驗。”
造景應有脈、有根、有源。業內專家指出,現在夜遊場景開發已有雷同化傾向,讓很多遊客覺得“似曾相識”。數字硬科技需要與文化軟實力相結合,各地應系統梳理並充分挖掘當地優秀歷史文化,強調夜遊項目的主題性、故事性、文化根基性。
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研究員、資訊管理系教授周慶山認為,一些推出夜遊場景的景區由於缺乏獨特的體驗和可持續的營利模式,往往在遊客的新鮮感消失後出現由盛轉衰的現象。“旅遊經濟並非‘一錘子買賣’,其核心是建構在遊客的精神、心理與物質需求基礎上的一種‘情緒價值’服務型商業模式,因此,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項目設計和風險管理,同時要有精準的市場定位,明確目標受眾,融合多元業態,更好地滿足遊客的需求和期望。”(記者 董蓓 曹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