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江蘇蘇州:逛多彩廟會 品江南文化

2024-06-03 08:41: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姬尊雨

  5月21日下午,江蘇省蘇州市石路地鐵站內人流如織,腳步匆匆。“這是要幹啥去?”記者問。“‘軋神仙’去!”一位蘇州阿婆笑著回答。

  當天,作為第六屆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活動之一的“軋神仙”開“軋”儀式啟動,拉開了民俗巡遊活動序幕。“軋神仙”廟會是一項在吳地延續了800多年的民俗活動,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名錄。在蘇州話中,“軋”就是擠的意思。民間相傳,呂洞賓會在四月十四這天化為乞丐、小販,混跡蘇州閶門福濟觀中救度眾生。于是,人們便會在廟會集市上“軋”來“軋”去,希望能健康吉祥。

  據悉,2024年“軋神仙”民俗巡遊共涉及22支巡遊隊,參與人數近400人,相較往年更顯聲勢浩大、內涵豐富。“‘軋神仙’就是一座會移動的非遺博物館啊!來蘇州不僅是看古典園林、小橋流水,更是希望能夠參加民俗活動、體驗非遺項目,這是旅行的意外之喜。”遊客彭美鑫感慨。

  作為吳文化的發源地、江南文化的代表性城市之一,蘇州自2021年起全面實施“江南文化”品牌“三年行動計劃”,在全社會取得了良好反響。去年12月,蘇州發布文化強市“811”計劃,圍繞“江南文化”傳承創新、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城市人文品質提升等八大行動,部署100項重點任務和100項重點工程,打造江南文化的集中承載地。

  江南文化在廟會、市集上得到集中展現。5月18日,在蘇州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泰伯廟門口白牆上的“妙啊市集”四個紅字十分醒目。走進古色古香的泰伯廟,映入眼簾的是30余個非遺項目攤位。蘇繡、核雕、蘇燈、太湖窯……在這些攤位,既能購買文創產品,又能與桃花塢木版年畫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喬蘭蓉、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陳文等資深非遺從業者“面對面”交流。相較于“賣產品”,這場市集更像是一場藝術家與市民遊客的非遺交流會,以及非遺項目活化利用的最新成果展示會。

  “在泰伯廟舉辦市集,就是希望久居當地的居民和遠道而來的遊客都能深入體驗吳文化的獨有魅力,同時搭建一個認知、體驗和傳承吳文化的平臺。”“妙啊市集”負責人、蘇州市文藝之家主任姚永強告訴記者,提升泰伯廟吳文化體驗被列入“811”計劃中的百項重點任務,以此為契機,市集推出了蘇燈制作、年畫印刷等6堂公益體驗課程,名額一經放出就“秒空”。

  瀏河古鎮廟會、吳中東岳廟會、陽澄湖聖堂廟會……僅僅五月這一個月,蘇州就有大大小小超過7場廟會陸續舉行,幾十項非遺項目“扎堆”亮相。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蘇州將著力打造多個吳文化展示窗口和非遺項目集中體驗區,通過舉辦非遺廟會、文化市集、民俗巡遊等活動,為市民遊客提供體驗江南文化的新場景。

  《光明日報》(2024年05月31日 09版)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