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讓影視與文旅雙向奔赴(藝海觀瀾)

2024-05-24 09:35: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用一座城賦能一部劇,在一部劇裏讀懂一座城。只有二者在精神上彼此契合、相互成就,作品才能氣韻生動,這樣的詩和遠方才讓觀眾心生嚮往。

  最近,劇集《我的阿勒泰》在熒屏和網路同時熱播,取景地自然人文景觀蘊含的蓬勃生命力,與質樸療愈的劇情相得益彰,為觀眾開啟了一場蕩滌心靈的文化體驗。

  不只是《我的阿勒泰》,一批地域色彩濃郁的熱播劇成為文旅産業融合的亮點,充分彰顯影視藝術連接不同領域的樞紐功能。打卡影視劇同款取景地,拍下同款照片,已成為當下流行的社交方式。跟著微短劇《你的島嶼已抵達》,在湖南常德感受桃花源花影繽紛、青竹夾岸的詩意;逛一逛上海的苔聖園、國際飯店,在排骨年糕和蝴蝶酥裏尋味電視劇《繁花》……劇集裏由風景、建築、美食串起的風土人情,豐富甚至重塑了城市和鄉村的審美空間,提升了這些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當我們在熱烈討論“影視賦能文旅”的同時,也不妨轉換視角,推敲地方特色文化資源如何助力影視創作,讓影視和文旅展開一場“雙向奔赴”。

  一部劇作的敘事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語境中,這種語境包括故事發生的時空背景,也包括作品的情感基調。城市和鄉村不應滿足於僅僅被收進劇集的取景框、享受短暫的“網紅”效應,而是要真正融入情節建構和故事敘述中,成為強化作品主題的必要元素。電視劇《城中之城》的鏡頭掠過繁華的陸家嘴,也會在尋常的里弄街巷定格,這樣的瞬間令人心生暖意。尋常風物與熱門的標誌性建築一起,塑造了作品獨特的視覺風格,它們從“模糊的背景板”走到臺前,恰切地發揮了鏡頭的表意功能。

  影視取景地的選擇不能停留在美景、美食、地標建築等淺表層面,而是要對一個地方進行“致廣大而盡精微”的系統考量,挖掘不同地域文化的獨特內涵,並將其融入劇情創作。因劇選地、因地制劇,不僅要用有辨識度的地理空間煥新視覺呈現,讓作品養眼,更要把握各地文化的精神內核,用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反哺劇情,讓作品潤心。劇集《故鄉,別來無恙》將成都的精神氣質藏進了街角的煙火、濃郁的方言裏,不經意間勾起很多人的鄉愁。在網友活躍的討論中,我們看到了一座城市的風土人情對觀眾同理心和言説欲的高效調動。與城市的獨特氣質和底蘊牽手,與城市中南來北往的人們交心,劇情與取景地相得益彰,觀眾才會在情景交融間實現共鳴共情。

  近年來,一些地方通過設立扶持資金、完善服務模式等,推動文旅融合,積極為影視創作築巢引鳳,有力促進了創作題材的豐富和藝術品質的提升。四川多年來對影視項目大力扶持,推出了一批有聲量、正能量的劇集。講述新中國白手起家修建成渝鐵路的《一路向前》,把拍攝地選在相對小眾但頗具人文特色的內江,在當年故事的主要發生地實景拍攝,將當地留存的一些歷史印記融進敘事,為再現火熱的建設場景增添了真實感。為了滿足“一站式拍攝”的需求,福建正在打造“廈漳泉1小時拍攝圈”,為作品取景和拍攝提供多元選擇。

  未來,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將為影視創作打開更多可能,助力孵化更多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各地在發揮自身地理人文景觀優勢和特色的基礎上,也需要不斷探索文旅聯動方式,更專業地提供影視拍攝支援,在文旅深度融合、産業鏈延伸等方面實現可持續發展,讓更多取景地從“網紅”變“長紅”。

  用一座城賦能一部劇,在一部劇裏讀懂一座城。只有二者在精神上彼此契合、相互成就,作品才能氣韻生動,這樣的詩和遠方才讓觀眾心生嚮往。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