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珠海藝術節:藝術之美點亮城市之光

2023-11-29 09:41: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日報記者 吳春燕 唐一歌

  在公園、廣場散步,就能“偶遇”一場盛大的歌舞表演;花費幾十元,就能走進大劇院觀看國家一流院團演繹中外戲劇經典;步入音樂廳,就能讓耳朵在民樂、交響樂、爵士樂的包圍中“漫遊世界”……

  為期一個月的第三屆珠海藝術節日前落下帷幕。自2021年起,珠海藝術節已走過三載,越來越豐富的文藝節目、持續加強的惠民力度,讓它成為珠海的一張新名片,吸引著人們在每年秋冬之交趕赴一場文藝盛會。

   多樣文藝節目

  觀眾熱情高漲

  年輕人從珠海的高鐵站或機場一齣來,就拉著行李箱直奔大劇院。這是今年10月珠海藝術節開幕後的常見現象。

  “第一屆有《杜甫》,第二屆有《只此青綠》,今年有《紅樓夢》和《孔子》,每年都有‘爆款’舞劇在珠海藝術節上演。”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總經理梁濤介紹,今年有許多外省市的觀眾“跨城追演出”,尤其年輕觀眾熱情高漲。

  “開票當天就全場次售罄,讓我們感受到了珠海市民對藝術的熱情。”民族舞劇《紅樓夢》導演、劇中賈寶玉的扮演者黎星表示,“我們希望呈現極致的中國傳統美學,通過高品質的文化藝術為城市注入活力,這也與珠海藝術節的理念不謀而合。”

  從舞劇《紅樓夢》《孔子》,到原創音樂劇《哈姆雷特》;從芭蕾舞劇《天鵝湖》《堂吉訶德》,到越劇《西廂記》、京劇《穆桂英挂帥》;從《四大名著》民族管弦音樂會到呂思清小提琴獨奏音樂會,諸多中外經典名劇、名曲登上珠海舞臺,為觀眾奉上視聽盛宴。

  “珠海是一座開放的城市,它的文化包容性很強。”梁濤表示,珠海藝術節涵蓋的藝術門類越來越豐富、參演院團越來越多元,受眾面也一屆比一屆更廣,“從十幾歲的孩子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演出。”

  珠澳共創共演

  藝界越走越親

  2021年底,珠海原創民族交響組曲《簕杜鵑與金蓮花》在澳門演出,拉開了珠海澳門“文化走親”交流的序幕。兩年來,依託珠海藝術節、“濠江之春”——澳門與內地藝術家大聯歡,珠澳兩地形成了共創共演、互送文藝精品的生動局面。

  《我的母親我的河》《蓮成一家》《共創世紀》等一系列粵澳合作歌曲登上珠澳原創音樂會的舞臺,珠海民族管弦樂團、澳門中樂團聯袂獻藝,兩地音樂家“越走越親”;“濠江側畔·光影之美”珠澳攝影作品展,澳門舞臺劇《蝶戀·梁祝》、話劇《二月廿九》紛紛進駐珠海藝術節展演。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屆珠海藝術節開幕當日,由珠海與澳門合作創排的首部舞臺藝術作品《無聲的功勳》上演,這部現代粵劇改編自紅色醫生柯麟潛伏澳門、為澳門底層社會謀求福祉的故事。

  “與前兩屆藝術節相比,這屆藝術節內容更豐富、更國際化了。”來自澳門的蔡女士告訴記者,隨著“澳車北上”的實施,她和家人開車來珠海十分便利,現在澳門觀眾來珠海看演出、看展覽已經是一種習慣了。

   加強交流交往

  激發本土創作

  作為文化藝術交流交往的平臺,藝術節激發了珠海本土文藝的蓬勃創作力,多部原創優秀作品如粵劇《南粵破曉》《唐滌生》、話劇《龍騰伶仃洋》、民族歌劇《僑批》等先後登上藝術節舞臺,受到觀眾熱捧,其中《龍騰伶仃洋》還榮獲了“五個一工程”獎。

  “看了你們的戲,我才知道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們多麼可愛、多麼浪漫”——這句觀眾評語,讓珠海話劇團團長徐經緯記憶深刻,因為這正是《龍騰伶仃洋》想要傳達給觀眾的內容。“我們收到很多積極反饋,這激勵著我們繼續堅持現實主義創作,繼續挖掘大灣區的人和事。”徐經緯説。

  珠海民族管弦樂團團長劉牧説:“在這次藝術節上,有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交響樂團的精彩演出,而能與西方交響樂相媲美的,就是我們中國的民樂。一座有音樂廳、有自己樂團的城市是令人嚮往和期待的,未來我們還會帶著作品‘走出去’,讓世界看到大灣區的風采、嶺南文化的絢麗。”

  珠海立足本土資源稟賦,培育和打造了珠海藝術節這場“珠字頭”的藝術盛會。“三年來,秉持‘藝術的盛會 人民的節日’這一辦節宗旨,珠海藝術節從無到有,不斷創新發展。”珠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談靜表示,“我們以珠海藝術節為錨點,以高品質文化供給與市民群眾共用高品質發展成果,讓更多的市民群眾有機會走進‘藝術朋友圈’,讓整座城市成為開放的藝術空間。”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9日 09版)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