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互動強 玩法多 素描喜劇在渝漸“出圈”

2023-09-13 08:37: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重慶9月11日電 題:互動強 玩法多 素描喜劇在渝漸“出圈”

  作者 黃維正

  “百老彙”風格的布景、深情的對白,短短幾分鐘,4位表演者便融合音樂劇、即興戲劇、話劇等多種形式,演繹出生活的悲歡離合。這種由演員在固定場景中,短時間內圍繞一個特定“槽點”完成的喜劇表演,正愈發受到中國年輕人喜愛。

  “粘什麼?四個膝蓋!”舞臺上,一名觀眾當即“叛變”,與陌生人“粘”在一起,讓小夥伴獨自一人體驗被拋棄的感覺。“尷尬”的一幕瞬間點燃現場氣氛,引得大家開懷大笑。週末夜晚,重慶寸灘國際新城時尚消費區一劇場內,不斷傳來嘻嘻哈哈的笑聲,一場素描喜劇《最佳損友》正在這裡上演。

  素描喜劇,又名美式小品,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美國廣為流行。沒有傳統小品起承轉合、先鋪墊再昇華主題的表現手法,該喜劇解構都市流行文化和熱點話題,就觀眾共鳴點,不斷升級,帶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爽感”。

  喜劇“發燒友”丁一説,素描喜劇沒有完整的故事和連續的情節,而是把事物間一種似有似無、若即若離的荒謬關係,通過不同片段的疊加,帶來一段鮮活靈動的體驗。

  “不需要複雜的設計,而是基於情緒累積,迸發演員與觀眾的精彩火花。”“玩劇廠”導演安子敬介紹,素描喜劇創作邏輯是“遊戲”,這個遊戲點可能是人物之間的關係,可能是某一角色奇怪的“槽點”,也可能是一些有趣的背景設定,通過不斷強化這個點,為觀眾帶來特別的體驗,最後在高潮或者轉折處結束……

  安子敬稱,近年來,脫口秀、素描喜劇等喜劇形式不斷涌現,它們把握時代脈搏、貼近年輕觀眾生活,並帶來快樂。他主張,觀眾在戲劇空間裏,多與演員和身邊人交流,從而催生出大家對於喜劇的新理解、新創意。

  “我真的好想加入他們!”“00後”女生王紫依上臺“參加面試”後感嘆。她説,該喜劇最大的亮點是獨特的互動玩法,演員們腦洞大開,用一個個古靈精怪的點子串聯、遞進,用靈光乍現般的藝術化處理,為我打開一扇又一扇光怪陸離世界的大門。

  “年輕人對這類新鮮事物接受度非常高。”蒙古族青年演員黃佳軒很享受謝幕時鎂光燈聚焦,觀眾們如潮水般的掌聲。他希望未來素描喜劇人氣更足,自己能在更大舞臺上擔任“男主角”。

  在重慶大學念大四的遼寧女演員劉盈認為,素描喜劇和話劇沒有本質區別,都要專業過硬,以真誠為前提,以生活為積累,而喜劇更符合年輕人口味,自己作為年輕演員非常樂意擁抱這種創新。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演出票務資訊採集平臺數據監測分析,2023年暑期全國演出市場場次11.02萬場,其中,劇場和新型演藝空間演出場次7.09萬場,票房收入39.56億元,觀演人數1103.32萬人次。

  不過,素描喜劇在中國劇場中仍屬相對小眾的表現形式,未形成一定規模、體系。“玩劇廠”製作人鐘佩妍認為,時尚消費需要“土壤”,整個行業破圈還需做更多業態延伸,包括與當地機構、社區商戶等跨界合作,與觀眾“交朋友”,建立更多社群連結,推出更多新玩法,進一步探索盈利可能性。(完)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