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活”起來,把博物館帶回家
記者李祺瑤
蓋章“手繪”博物館舊址,體驗手工凸版印刷,品嘗可以吃的文創……在本屆服貿會文旅服務專題展上,以“文物·創意·生活”為主題的文博文創展區格外聚人氣兒,34家北京地區博物館、15家文創服務企業攜千余件文創産品亮相,一個個“活起來”的文物,讓觀眾把博物館帶回家。
在文博文創展區,觀眾可以現場體會印章文化的樂趣。 記者白繼開 攝
“這是正陽門車站的舊址,這兩輛是毛澤東號蒸汽機車和內燃機車,還有復興號智慧動車組……”步入展區,不少觀眾聚在展臺前,用不同鐵路元素的印章拼成一張多彩的明信片。中國鐵道博物館工作人員陳思粵細細解讀:“每一個印章都是中國鐵路文化的一個印記,創作過程中,觀眾會對鐵路、對火車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樣也通過這張小小的明信片,把鐵路文化帶到了全國各地。”觀眾李女士欣賞著自己的作品,她説:“從一張白紙到一幅畫,感受鐵路文化,這種自己動手創作的形式挺新穎。”
不少博物館都帶來了最新開發的文創産品。首博印吧、白塔系列、福壽系列、科舉系列等多個系列文創精品引得觀眾頻頻駐足。北京白塔寺管理處工作人員楊志介紹,該館為本屆服貿會特別推出兩件文創産品:採用金屬琺瑯工藝打造的“金城玉塔”冰箱貼上,現代化的北京天際線建築剪影與歷史長河中的牌樓林立於千年亙古恒新的白塔兩側,與傳統的京燕風箏、鴿群燕子一起見證著時間更疊;白塔水彩畫也深受觀眾喜愛,插畫師的隨筆寫生定格了白塔的四季之美。
不僅好看好玩,好吃的文創也紛紛“出圈”。在北京藝術博物館展臺,一個竹籃造型的禮盒吸引了不少觀眾,打開禮盒,一個個造型精巧的如意餅上,獨特的壽桃紋飾來源於館藏“粉彩過枝八桃紋盤”,寓意“諸事如意福壽延年”。還有一盒刻有福壽紋的長壽面,藝博工作人員説,其設計靈感同樣源於館藏文物,融合了館內福壽文化的特色,為觀眾送上一份獨特的祝福。
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帶來了暑期爆火的三色文創雪糕,將國子監“琉璃牌樓”建築元素及“獨佔鰲頭”文化元素有機結合,吃完雪糕後,觀眾還會發現雪糕棒上寫有“金榜題名”“魚躍龍門”等字樣,這是博物館的美好祝願。
此外,該館還推出了“君子六藝”汝窯瓷器套裝、“國子莘莘”五色文具套裝,以及以國子監太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為主題的盲盒等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