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2023福建寧德(雲淡)端午海上龍舟文化節暨端午文化座談會在寧德舉辦
端午臨仲夏,時清日復長。20日至23日,我們的節日·2023福建寧德(雲淡)端午海上龍舟文化節暨端午文化座談會在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八都鎮雲淡村舉辦。
22日,龍舟競渡賽現場
在22日舉行的開幕式上,福建省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王來文表示,希望通過這次活動,進一步在傳統文化節日的歷史積澱中感悟中華民族人文精神之美好,汲取中華傳統美德之精華,在中華優秀文化中積聚內在的力量和自信,轉化為現實生産生活的動力,傳承中華文明,構築中國精神,匯聚中國力量,不辜負文化遺産的豐厚饋贈。
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李倩在致辭中説,一直以來,中國民協以“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為抓手,大力倡導崇德向善的文明之風,引導人們擯棄陋習、激濁揚清、讓傳統節日真正成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舉辦這次活動,也正是為傳統節日注入新的文化內涵,傳承中華文化、凝聚價值共識的一次實踐。
蕉城區人大原主任、二級巡視員、寧川文化研究會會長何邦恒則在發言中對於寧德在自然環境與歲月長河裏孕育出的獨特地域文化進行介紹。同時談到,無論是全民知悉、口耳相傳的口頭傳統,還是異彩紛呈、代代不絕的民俗活動,舉辦這次活動的初心與宗旨始終都是以風物傳遞文化內涵,以交流構建價值認同,以沉浸重塑情感體驗,以非物質文化的內核奔赴至善至美的明天。
嘉賓在22日的開幕式上為龍舟點睛。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興起各自獨特的節令習俗,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活動。“中國端午節”于2009年9月30日被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是中國首個入選該名錄的節日。
22日,龍舟競渡賽開始前劃手們在熱身。
目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清單中與端午節有關的項目共計16項,包括福建、湖北、湖南、江蘇、上海、黑龍江等地的端午文化表現形式均位列其中。
雲淡島,亦稱雲淡門島,古稱“麒麟嶼”,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八都鎮,地處霍童溪與三都澳海域交匯,有著約9公里長的海岸線,且多泥岸和灘塗,因此島上居民向海而生的同時,也圍墾種田,並形成了富有雲淡文化特色的生産生活方式。
雲淡端午平安龍舟競渡習俗相傳源於當地民眾紀念明代在此抗倭犧牲的戚家軍將士,2011年,該習俗被列入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7年,雲淡村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海上龍舟文化之鄉”。
22日,農曆五月初五的母船巡海“洗港”儀式現場。
雲淡端午平安龍舟競渡習俗包含農曆五月初四、初五的母船巡海洗港和龍舟競渡活動兩大部分,以巡海洗港、幡桿巡庥、亮船、搶竹枝為主要程式,承載民眾對出海順遂、生命健康、國泰民安的美好期待和追尋。
活動期間,領導和專家學者調研了龍舟母船下水儀式及巡港、海上龍舟賽等端午節俗,觀摩了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南音、柯派高甲戲、霍童線獅表演等當地非遺項目展示,深入考察雲淡地方性鮮明的傳統村落和居民生産生活方式。
研討會合影
6月22日下午,以“傳承中華端午習俗,促進節日文化發展”為主題的端午文化座談會召開,來自寧德市政府部門代表、文史專家和青年民間文藝研究者等50余人參加座談會,專家學者、青年學人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暢談了對雲淡端午節俗、非遺傳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