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芒種丨“芒”有所獲,“種”有所得

2023-06-06 08:43: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6月6日6時18分將迎來芒種節氣。

  歲時更迭間,芒種是洋溢著金黃氣息的熱情歌吟。一收一種間,傾注著晶瑩的汗水,也交織出生命的智慧與光芒。唯有播種希望,潛心耕耘,方能收獲生命的豐盈。

  芒種·一隅

  執一筆純真,畫一隅煙火,贈你一方生趣。

芒種丨“芒”有所獲,“種”有所得

  △央視新聞《夜讀》X插畫師皇小小 獨家呈現

  芒種·三候

  徐立京 徐冬冬

  節選自《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

  朗讀 | 敬一丹 配樂 | 巫娜《靜觀山河》

  芒種初候 螳螂生

  每年6月5日至7日之間,當太陽到達黃經75度時,芒種節氣到來。

  這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仲夏時節開始了。在民間,一些地方流傳著芒種日“送花神”的習俗。絢麗的夏花此時漸漸零落了,層層疊疊濃淡不一的綠色,成為芒種的主色調。人們依依不舍地餞送花神歸位,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的相會。

  芒種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收,有芒的稻子種。”可以說,這是一年中農人們最忙的時節。夏熟的麥子要搶收,秋收的稻子要趕緊播種,春天種下的作物要管培。無一事能誤,無一時不忙。

  在這一節氣中,草間螳螂初生,枝上蟬鳴,小池蜻蜓飛。在仲夏夜的星光中,蟲兒們的快樂季節開始了。古人見微知著,從小小螳螂的出現觀察到了節氣萌發的細微變化,感慨時光轉瞬即逝。

  芒種二候 “鵙(j徂)始鳴”

  “仲夏日中時,草木看欲燋。”唐代田園詩人儲光羲寥寥幾句,寫出了芒種節氣二候“鵙始鳴”的火一般的氣息。

  燃燒,是這個時節生命的狀態。生長,生長,一批批果實瓜熟蒂落,“最夏天”的氣息,是多麼地火熱,多麼地甜美!

  鵙,就是今人所知的伯勞鳥,一種小型猛禽,喜食蟲類,對農業有益。伯勞鳥喜陰,感陰而鳴。它開始在枝頭出現,鳴叫著,意味著在火一般的盛夏陽氣中,有陰氣在悄悄地滋生。再過些時日,便是夏至,當太陽接近夏至這個頂點時,轉折就要到來。

  芒種,正是一個孕育著轉折的時節。

  芒種三候 反舌無聲

  反舌鳥是吟唱的高手。在春天,它既能自得其樂地鳴唱,又擅長倣效別的鳥叫,無一不學得惟妙惟肖,因此有百舌之名。但是到了草木蔥蘢的仲夏,反舌鳥卻不再像春天那樣鳴叫,而是變得沉默了。

  此時,人們目之所及的一切,天空的太陽是那麼灼熱,陽光明晃晃地灼烤著大地,空氣里充滿了燥熱的氣息,似乎只有一層勝過一層的熱浪。

  端午也在芒種時節之中。端午節的習俗很多,除了吃粽子、劃龍舟,還要挂蒲艾、浴蘭湯、戴香包、佩五色線、點雄黃。這些風俗帶有強烈的時令特點,幾乎都指向盛夏時節祛毒除瘟驅邪的需要。

  上天對生命的呵護在此時又一次顯現。端午前後,正是藥草成熟之際。艾草、菖蒲等草藥的莖葉最壯,藥性最足,功效最好,裝袋懸門挂之,煮水入酒飲之,與谷米同烹食之,制湯洗之浴之,人間的男女老幼,在藥草香中安然度過炎炎盛夏,免受五毒侵害之苦。

  芒種·草木人間

  芒種很忙。

  合歡在枝頭賣力展顏,

  為大樹鑲上了一層粉色的邊。

  蜀葵執著向上,

  一邊向往著天,

  一邊卻把花開在了人間。

  只要種下了,

  日子更迭時間流逝中的點點滴滴

  都會是饋贈。

  只要種下了,

  退是進,進是進,

  來來去去不回頭,

  生命是一場義無反顧地向前。

  芒種·絮語

  六月,年已過半,收的是上半年的果實,種的是下半年的幼苗。

  人生如同種植,收與種同時進行著,日子也就順著我們的犁痕徐徐延伸。我們既要踏實地埋頭耕種,也要記得:

  忙不是“”。不是人雲亦雲地忙碌,是非常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把努力的指針撥向一個具體的、適配實際的目標,朝著它付出日復一日地行動。

  忙不是“”,不是好像做了很多事,到頭來沒有一點“獲得感”。比做事更難的,是有選擇地取舍和判斷,是在冗雜的事物中化繁為簡,歸序合並的能力。

  忙不是“”,不是焦慮時光,而是有信心、有耐心地平整土地。所謂“勤靡余勞,心有常閒”,不要讓過度的忙碌遮蔽了觀察生活的眼眸,多駐足感受,多辟出閒暇,多放松呼吸,在放慢的速度里,也可以找到前行的力量。

  祝你在忙而美的季節,找到自己的節奏。忙有所獲,種有所得,不失自在。

  文丨央視新聞《夜讀》整編、撰寫

  高考在即!

  也願我們筆耕不輟的考生,

  不慌不“茫”,收獲自己心儀的錄取通知書!

  話說,你是哪一年高考的?

  高考當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等你回憶青春里的最難忘!

  監制丨李浙

  主編丨王若璐

  編輯丨李津嬋

  校對丨少卓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