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好風景孕育好前景

2023-06-05 08:3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原標題:新華時評·人文經濟學|好風景孕育好前景

  新華社記者楊紹功、朱筱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曾任蘇州刺史的唐代詩人白居易深情憶江南,懷念的不僅是自然風光,還有此間的人文風情。以蘇杭為代表的江南城市,有古城的小橋流水,也有新城的活力時尚;有人文的華章璀璨,也有自然的山水形勝。人文與自然交相輝映,生產、生態與生活相融共生,不斷滋養滿足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好風景孕育了好前景。

  傳承文脈、保護生態才能永葆好風景。2500多年歷史的蘇州古城內,建築限高24米等保護紅線,被以幾十年如一日的定力堅守下來,讓蘇州得以保藏這份人文根脈和城市靈魂,持續凝聚著世人對江南水鄉的向往。蘇州古城外,西臨太湖、北接長江的山脈水係,被一一造冊,以專門方案維護、擴容,讓“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城市特色更加鮮明。文化氛圍濃、人居環境好,還能長長久久保持下去,這當然是市民心頭的城市好風景。

  好風景變成好前景,需要以人為本打造“人民滿意的城市”。在蘇州,政府把80%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投入民生領域。任何人只需下載一個App就能免費借閱全市圖書館的書籍;為讓初來者更快融入,政府承諾“你只需要一個背包,其他‘包’在蘇州身上”。在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環境中,不斷探索實踐以人為本的城市治理,將吸引更多懷揣夢想的創新創業者聚集,創造更多好前景。

  好風景與好前景和諧共生,需要不斷融合生產、生活與生態,協同經濟、人文與自然。當前,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實現中國發展好前景的必然要求。以蘇杭為代表的江南城市,正全面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調適優化產、城、人的城市空間結構,不斷增益城市自然生態涵養能力,不斷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探索推進經濟、人文與自然的協同發展。把千百年延續而來的人文自然好風景,變成人們可觀可感的生活好前景,不斷繪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現實好圖景。

  從人文與自然好風景,到生活發展好前景,是每一個人的向往,更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無論是自然環境、文化古跡的保護,還是城市的發展治理,共建共治才有共享。人人參與貢獻智力與汗水,才能共築一座座承載光榮與夢想的文明之城。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