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讓體育場館釋放更多活力

2023-05-15 15:1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國家體育總局日前公佈了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第一批典型案例名單,共33家單位上榜。這些場館在運營管理機制創新、硬體設施完善、開放服務提升、運營品牌能力塑造4個方面形成了好經驗和好做法,打造了新空間,創造了新場景,探索了新業態。

  初夏時節,走進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文體中心,處處可見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身影:籃球場邊喝彩聲不斷,羽毛球場上比賽激烈,岩壁上的孩子們身姿矯健……經過全方位升級改造,西湖區文體中心以更加齊全的設施和更加週到的服務,吸引周邊群眾前來運動健身。

  國家體育總局近日公佈了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第一批典型案例名單,包括西湖區文體中心在內的33家單位上榜。這些場館為縣級以上(含縣級)公共體育場館,在運營管理機制創新、硬體設施完善、開放服務提升、運營品牌能力塑造4個方面形成了好經驗和好做法。公共體育場館不斷提升開放服務水準,能夠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帶動更多人養成運動習慣,享受健康與快樂,助力體育強國與健康中國建設。

  如何提升利用率?

  注重賽後利用、配套便民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健身去哪兒?這是人們關心的話題,也是開展群眾體育工作的突破口。《關於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38.5%。進一步提升公共體育場館尤其是大型場館的利用率,兼顧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解題思路。

  以往,大型體育場館存在賽後利用率不高、群眾滿意度有待提升等問題。如今,越來越多的體育場館不僅通過服務大型賽事打響招牌,更注重服務全民健身、集聚更多人氣。2021—2022年,國家體育總局在遼寧、江蘇、浙江、湖北、廣西、寧夏開展了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綜合試點,這次發佈的33個典型案例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為杭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競賽場館之一,浙江省黃龍體育中心在改造之初就制定了完備的賽後利用方案,推動亞運成果全民共用。此外,場館還增設了兒童遊樂區、彩虹環道等2萬多平方米的健身休閒空間,收穫群眾好評。江蘇省五台山體育中心圍繞大眾需求,將戶外區域打造成健康主題公園,增設廣場舞、健身氣功等多處健身點,並提供配套便民設施,有效解決了場館資源閒置問題。

  “體育場館需要營造更便捷的運動健身環境,建立更靈活的管理機制。還要積極引入社會力量運營,將場館打造成體育組織和體育賽事的大本營,才能吸引更廣泛的健身群體,形成良性迴圈。”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公共服務處處長趙愛國表示。

  近年來,《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公共體育場館基本公共服務規範》等文件出臺,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為群眾就近參與體育鍛鍊提供便利。

  經過積極探索,江蘇省江陰市體育中心既做到“時長達標”,又實現“品質提升”。所有健身場所室外基本免費、室內低收費開放,各類收費項目以低於周邊場館50%以上的價格全年對外開放,讓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來得實實在在。

  如何實現高效運轉?

  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運營、落實全齡友好理念

  隨著各地健身場地設施不斷增多,對場館的管理服務水準提出更高要求。杭州市民田先生向記者展示自己常用的“浙裏健身”手機應用平臺,平臺將浙江省100多家公共體育場館納入“全民健身地圖”,場地搜尋、預訂、導航等功能一鍵完成,在社交媒體上“曬運動”的人越來越多。

  “建設智慧場館,不僅為群眾提供了便利,也大大降低了場館的人工服務成本和經營管理成本,為安全運營加固基石。”浙江黃龍呼啦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王萍表示。

  類似的運營管理機制創新之舉還有很多,此次入選典型案例的體育場館大多采用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運營的模式,政府部門對公共體育場館履行監管責任、督導公共體育場館在收費定價等方面體現公益性,給群眾帶來更好的運動體驗。

  上海市寶山體育中心佔地面積超7萬平方米,主要管理團隊僅10人。場館如何實現高效運轉?複合型運營模式是關鍵——重要資源自主經營,商業價值較大的區域出租經營,符合發展趨勢但尚不成熟的新型項目場館則採用合作經營模式。據介紹,場館年均接待市民350萬人次,實現了自負盈虧、略有盈餘的目標。

  深化體教融合,落實全齡友好理念,成為不少場館提升開放服務水準的新途徑。黑龍江省大慶市游泳館與多所中小學建立合作關係,定期開展游泳項目普及課程和“第二課堂”活動,年均公益培訓青少年3500余人次;江蘇省江陰市體育中心精心打造“運動健康之家”,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檢測、器械運動、團體課程等一站式運動健康服務,廣受歡迎。

  如何提高知名度?

  培育賽事品牌、推動體旅融合、引入特色項目

  如何提高場館知名度,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少場館在“以體為主、以賽育館”方面下足了功夫。山東省濟南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引進國際泳聯游泳世界盃、ATP(國際職業網球聯合會)網球公開賽等高端賽事,承接中超、中職籃等職業聯賽的球隊主場賽事,同時整合資源,打造濟南業餘籃球聯賽等本土賽事活動,豐富了當地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場館的“自我造血”能力。

  遼寧省瀋陽“和平杯”世界足球公園依託優質的生態環境和場地資源,悉心培育自有賽事品牌“和平杯”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賽事從2015年創辦至今,已成功舉辦多屆,累計吸引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960支球隊、1.3萬名球員參賽。

  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帶動國內群眾冰雪運動快速發展。依託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吉林省延吉市人民體育場增設冰雪運動項目,建成一條速度滑冰賽道、兩條短道速滑賽道,並推出多項冰雪娛樂體驗項目,成為當地群眾體驗冰雪激情的好去處。此外,場館協調各方資源,推動體育和旅遊産業相融合,近年來客流不斷走高,冰雪運動成為全民健身的新方向。

  場館運營不是“一錘子買賣”,需要運營方因地制宜找出路、想辦法。杭州市西湖區文體中心除了傳統體育項目外,還引入攀岩、滑板、沖浪等潮流體育運動,深受年輕人喜愛;廣西賀州體育館多次舉辦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龍獅、投繡球比賽和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培訓,接地氣、聚人氣。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體育場館主動求變,向植根于社區的文體商旅綜合體轉型。同時運用“繡花式”管理,以市場化運營為“針”,精細化管理為“線”,“繪製”賽事競演、文娛活動、全民健身等主要內容,並輔以休閒、娛樂、培訓、餐飲等商業元素,大眾的體育熱情和消費動能雙向促動,體育場館釋放更多活力。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