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産“辭沙”祭媽祖 赤灣500年習俗保留至今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徐哲康)天后宮前,人頭攢動。4月27日,第六屆非物質文化遺産“辭沙”祭媽祖大典活動在南山區赤灣天后宮內進行,來自香港、東莞、惠州、廣州、中山等地的上千名信眾祭拜祈禱,向媽祖這位傳説中的海上庇護神表達虔誠心願。南山區政協主席陳軍出席了祭祀活動。
赤灣天后宮曾是我國沿海地區規模最大的、擁有九十九道門的天后宮,也是深港地區歷史上頗負盛名的人文景觀,為當年新安八景之首。“辭沙”是赤灣天后宮獨有的祭祀習俗,源於明朝永樂年間,是規模等級最高的祭祀。古代舉行“辭沙”儀典時,皇帝會派最信任的宦官或當地最高官員作為代表參加祭祀。永樂初年,張源出使暹羅國前,就曾以“太牢”祭于海岸沙灘上,以求天后庇祐。“‘太牢’去肉留皮,以草實之,祭畢沉于海”,因為祭祀在沙灘上,故稱為“辭沙”。
大典現場,主持人將祭祀流程一個個完整地演繹,豬牛羊等各式各樣的供品擺放在媽祖前。據介紹,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豕(豬)三牲全備為“太牢”,只有國家最高統治者才能用“太牢”祭祀。“辭沙”的真正意義就是祭祀海神,希望海神庇祐自己出海平安。後來,“辭沙”成為經赤灣出海者起航前一種固有的隆重儀式,寄託著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辭沙”祭媽祖大典習俗已傳承500多年,是我國保存完好的祭拜媽祖習俗之一,體現了中國人重視傳統,緬懷祖先,承上啟下,把先輩的優良品德代代相傳,並可通過祭拜活動的興衰研究歷代社會的變遷和傳統風俗的變遷,具有寶貴的歷史價值。通過“辭沙”祭媽祖大典,展現了媽祖智慧、慈愛、美麗、善良、勇敢等集傳統美德于一身的文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