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閱讀為文化消費提供新選擇
【聚焦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
多元技術助力出版服務創新發展——
數字閱讀為文化消費提供新選擇
光明日報記者 韓寒
4月24日,在第二屆全民閱讀大會上,數字閱讀分論壇暨第九屆數字閱讀年會舉行。會上,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佈了《2022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來自業內的專家對數字閱讀出版服務前沿問題進行了探討。
數字閱讀産業總體規模穩步增長
《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閱讀市場總體營收規模達463.52億元,同比增長11.5%。從三大細分版塊看,大眾閱讀市場營收335.91億元,佔比72.47%;有聲閱讀95.68億元,佔比20.64%;專業閱讀31.93億元,佔比6.89%。大眾閱讀市場規模佔比逾七成,是産業發展的主導力量。
“雖然與前些年比,我國數字閱讀産業規模增速有所放緩。但其內在原因,一方面在於降速、提質、增效成為行業發展內在需求;另一方面緣于多元共生的産業生態使規模擴張的動能降低。”《報告》發佈人、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張毅君闡釋。
截至2022年12月,我國數字閱讀平臺上架作品總量為5271.86萬部,較2021年的3446.86萬部增長52.95%。其中,網路文學作品約3458.84萬部,有聲閱讀作品1518.62萬部。重點主題閱讀類作品上架總量約為102744種,較2021年增長4.91%。
“數字閱讀産品為深化主題教育提供了更多元的平臺。下一步需持續提高數字閱讀産品的品位,讓更多體現思想分量、富有文化內涵的産品進入大眾閱讀視野和數字生活。”業內專家評價。
據《報告》,2022年我國數字閱讀出海作品總量為61.81萬部(種),相比2021年增長超過50%。數字閱讀作品已成為新時代展現中國形象、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的一種新符號和表現形式,成為提升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力的重要力量。
數字閱讀覆蓋年齡段更為廣泛
在用戶規模方面,2022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達5.3億,較上年增加2400萬,增長率為4.75%。在數字閱讀用戶群體中,每人平均電子閱讀量為11.88本(部),有聲閱讀量為7.44本(部)。
在用戶年齡方面,19~45歲的人群依然是數字閱讀的主力軍,佔比達67.15%。在主要群體保持穩定情況下,數字閱讀也不斷向銀發族和青少年延伸。60歲以上群體佔數字閱讀用戶比例為2.74%,“這個數字看起來少,但較上年增長超一倍,成為亮點之一”,張毅君説。閱文集團總裁侯曉楠則佐證,2022年閱文新增用戶中,66%為“90後”“95後”作者與讀者。
數字閱讀發展迅猛,形成了多元內容題材格局。《報告》顯示,2022年電子書閱讀用戶題材偏好前五位分別為文學小説、漫畫繪本、歷史社科、搞笑幽默和人物傳記。
《報告》指出,2022年數字閱讀市場呈現出優質內容供給擴大、多種盈利模式齊頭並進、産業鏈上游深度融合、“走出去”戰略進一步深化等特徵,但也存在市場秩序需進一步規範、精品化意識有待完善、內容同質化未根本扭轉、商業模式和價值實現途徑有待檢驗等問題。
新技術為數字閱讀帶來沉浸式體驗
從“看見書”到“聽見書”再到“感受到書”,業界普遍感嘆——技術發展不僅為數字內容生産和傳播帶來多重變革,也為數字文化消費帶來更具沉浸感、更加多元化的體驗。
閱文集團發現,年輕讀者群體除喜歡玄幻、科幻作品外,對傳統文化讀物《論語》《紅樓夢》《西遊記》的喜愛度也在升溫,《資治通鑒》被40多萬讀者加入了書架。
在大數據、雲計算、AR、VR、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不斷創新前提下,人們的閱讀互動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場景化。AI技術已能讓一部電子書生成分角色、聲音多元的音頻産品,在多角色對話模式下配備不同音色,大力提高了出行人群、視障和老年人等群體的閱讀便利程度。針對視障群體的線上無障礙影院頻道,已將《我不是藥神》《大魚海棠》等152部影片重新製作腳本、配音,加入大量旁白解説。
“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不但可以通過各種終端設備看電子書、聽有聲讀物,還能在智慧穿戴設備支援下走進數字出版産品的場景裏,真正跟各類知識進行交互。數字閱讀,將不斷為人們精神文化消費提供新選擇。”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理事長孫壽山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