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聲動千年——中國古代音樂文物特展”亮相天津

2023-03-23 08:58: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天津3月21日電 (王在禦)“聲動千年——中國古代音樂文物特展”于21日在天津博物館開展。本次特展薈萃天津博物館與河南博物院所藏珍貴古代音樂文物及相關展品近200件,其中由天津博物館提供展出文物中超九成為首次展出。本次特展以時間為序,描繪出中國古代音樂幾千年來起承轉合的輝煌圖景,追溯聲動千年的音樂世界,使觀眾近距離感受其千古不泯的魅力與中華文明源源不竭的生命力。

  據了解,賈湖骨笛作為本次特展中最為亮眼的展品,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歷史,是目前中國考古發掘出土最古老的、至今仍然可以吹奏的樂器,是研究中國古代音樂的開端,被譽為“中華音樂文明之源”。

  天津博物館器物研究部策展人喬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賈湖骨笛是由仙鶴的尺骨製作而成,可以發出完整的七聲音節,並且能夠演奏富含變化音的少數民族音樂,體現了遠古時期生活在這片華夏大地上先民們令人驚嘆的智慧。”

  展廳現場,河南博物院鼓樂團複製了賈湖骨笛優美的旋律,觀眾可以一邊欣賞展櫃中的“中華第一笛”,一邊聆聽來自遠古的音樂記憶。據了解,賈湖骨笛的出土,將中國音樂史的起源往前推了幾千年,是中國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一大早來到天津博物館參觀的張女士表示,“我之前就聽説過賈湖骨笛,據説它是咱們‘中華音樂文明的起源’,所以特別想親眼看看真品,沒想到現場還伴有優美的笛聲,視覺和音樂的搭配讓我産生了一些共鳴,有種非常特別的感覺。”

  據悉,本次特展還將婎鐃(商)、克镈(西周)、特镈(春秋)、黃釉扁壺(北齊)、明清時期古琴等中國古代樂器和各時期舞姿翩翩的陶俑巧妙地搭配在一起,讓觀眾穿梭在中國古代音樂形與聲的世界裏。

  據了解,本次特展的展廳按照展覽結構分為五個區域,共設置古笛發掘、編鐘演奏、撫琴拍照等數個場景,將古代樂器與復原影像、擬古曲相結合,為觀眾呈現穿越時空的“視聽盛宴”。此外,在展覽現場中心處矗立了一座13米長的體感交互“知音墻”,寫意再現了天津博物館藏《番王按樂圖》卷及展覽重點文物,通過豐富的視覺審美和多元的感官體驗,以趣味和互動形式來增進觀眾對古代樂器的了解,讓“聲動千年”的文物散發勃勃生機。(完)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