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湖北南漳:紅色屋場會 架起連心橋

2023-01-03 09:45: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日報記者 張銳 夏靜 光明日報通訊員 程曉

  “各位村民,今天的‘紅色屋場會’開始嘍!”近日,在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李廟鎮劉坪村,隨著村黨支部書記郝濤的一聲吆喝,村民們迅速聚在一塊,開始為村裏的發展出謀劃策。

  不拘形式,不限地點,幾條板凳,一杯清茶,幹部和群眾圍坐在一起,共同探討和解決實際難題。

  近年來,南漳縣堅持把解決群眾的事作為黨員幹部心中的“大事”,根據群眾意願建設“紅色屋場”。擇優選出責任心強、作風過硬、群眾信任的村民擔任“紅色屋場長”,組織村民每週召開一次“紅色屋場會”,收集村民意見,解決身邊煩心事。目前,全縣在李廟鎮全家灣村、巡檢鎮峽口社區、九集鎮彭家營村等地推廣建設“紅色屋場”186個。一個個“紅色屋場”,成為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紅色小區”“紅色之家”。

  全家灣村的主幹道年久失修,道路破損嚴重。如果擴寬道路,就要佔用村民土地。“這條路能不能修起來?如何獲得村民支援?”就在村黨支部書記張勝娥為難之際,她想到了“紅色屋場會”。

  “路就修在家門口,路寬了,孩子們回家也方便,讓點地,值得!”70歲的前任村支書全應國聽説後,毫不猶豫地答應讓地。全應國把自家的三分地無償讓出來,使得道路在原有基礎上擴寬了一米多。

  美麗鄉村怎麼建,村民説了算。在環境整治、庭院美化、廁所革命等行動中,村民們全員配合、全程參與。“很多村民無償讓田地、讓庭院、捐磚瓦、當義工,幹部心裏熱乎乎的。”全應國説。

  “自從辦起‘紅色屋場會’,村民和幹部更親了,村裏各項工作在群眾的支援下都大有起色。”提起村裏的變化,張勝娥笑得合不攏嘴。

  從“管好自家事”到“管好大家事”,“紅色屋場會”讓村民參與村裏的事務更有熱情了。

  2022年12月27日,天氣晴好,隆冬的暖陽下,80歲高齡的王會珍和左鄰右捨得居民坐在南漳縣清河管理區黃蓮樹社區何家營小廣場木製長椅上曬著太陽嘮著嗑。而旁邊的乒乓球桌上,魏昌盛和他的小夥伴你來我往;象棋桌上,居民周可富、柳維成激戰正酣……

  2020年,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為了美化環境、方便居民休閒,這個連接著村莊和田塊的精緻小廣場應運而生,綠植環繞,頗受歡迎。

  為滿足黃蓮樹社區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多元化需求,2022年10月,一場以小廣場公共設施多樣化建設為議題的“紅色屋場會”在小廣場舉行。

  “廣場雖好,但文體娛樂設施不多,實用性不強,不能滿足居民多元化需求。”居民王煥梅率先發言。

  “建議增加些桌椅板凳,附近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可以在這兒曬曬太陽”“還得有專人來管理”……

  經過居民現場討論,最終確定增加乒乓球桌、象棋桌、桌椅、滑梯等,將小廣場建成老少皆宜的“大樂園”;在微信群發出倡議,號召何家營居民捐資投勞,不足部分由社區補貼。

  5塊、10塊、100塊……倡議發出之後,居民積極響應,共籌資3405元。兩天后,所有設施安裝到位。如今,居民在小廣場各得其樂。

  利用“紅色屋場會”,何家營共收集整理居民需求5大類21個需求,目前已經完成的有7個,剩下10余個均已納入相關項目,待項目招標後進行施工。

  “‘紅色屋場會’的開展,幹部群眾敞開心扉交流溝通,隨時共商共議共幫共辦‘心中事’‘身邊事’,架起了‘連心橋’,群眾真正成了謀劃産業發展、建設美好家園、享受幸福生活的主角。”南漳縣委書記羅興斌説。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