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群眾文化獲得感
原標題:增強群眾文化獲得感
“竇娥”“楊三姐”“梁秋燕”“貂蟬”“薩蘭花”……黨的二十大代表、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侯艷身上有諸多標簽。作為國家一級演員的她,積極投身基層戲曲演出。近年來,她所在的寧夏秦腔劇院把增強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作為重要目標,大力加強送戲下鄉力度,每年為基層演出300余場。
到社區開展宣講、創排主題文藝節目……回到工作崗位後,侯艷積極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每次宣講幾乎座無虛席,大家早早就等候侯艷帶來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講。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産黨人精神譜係,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作為一名基層文藝工作者,深感在文化宣傳戰線上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侯艷説,秦腔被譽為“百戲之祖”,在塞上大地,有著深厚的人文根基。如何做好紅色文化的傳播者?一方面,要踐行文藝創作“紮根人民、紮根生活”,做到現代文化藝術作品讓老百姓願意看、喜歡看。秦腔就像一個厚重的西北漢子,它源自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實踐,脫離了泥土氣息,就沒有了生命力。另一方面,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要不斷加強自身政治修養,努力弘揚和踐行“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文藝界核心價值觀,以中國共産黨百年曆史的精神譜係鑄就現代藝術創作的紅色血脈,讓每一個藝術作品都具有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氣質。
“聽了侯書記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強化價值引領、傳播紅色文化有多麼重要!”銀川市湖畔嘉苑社區黨委副書記劉賓穎告訴記者,近年來,社區將老年大學裏紅色文化傳播培訓工作提上日程,並通過分批次讓退休幹部、退伍軍人走進中小學生課堂,強化建設紅色文化、建黨精神的傳播工程,通過創新方式方法讓紅色文化傳播的效果越來越好。
“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帶領劇院創作出更多優秀文藝精品,讓‘文化大篷車’發揮紅色文化傳播者的最大作用。”侯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