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德清耄耋老人歷時4年繪就家鄉版《清明上河圖》
唐孝安是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洛舍鎮人,為了表達對家鄉的熱愛,80歲的他用4年時間繪就了一幅德清版《清明上河圖》。
一番寒暄後,唐孝安便會拿出這幅近4米長的畫卷,細細介紹起來。畫作名為《德清之春》,描繪了德清西部連綿的群山,東部的濕地、古鎮面貌以及地域文化風情。
“第一塊是西部的莫幹山,主要畫了對河口水庫、幹將莫邪雕像、蘆花蕩公園;中間有下渚湖濕地、防風古國文化遺址,還有武康余英坊建築群、孟郊雕塑;第三部分主要是新市古鎮,描繪了蠶花廟會、賽龍舟等場景。”唐孝安説。
聽著唐孝安的講解,近距離欣賞這幅將德清“名山、濕地、古鎮”三大特色融于一體的畫作,老同事們都驚嘆不已,紛紛拍照記錄。
“以前只知道老唐會畫畫,但不知道他畫得這麼好、這麼多!令我特別感動的是,他能通過創作將德清的山水古鎮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很佩服!”唐孝安的老同事王仲賢這樣説道。
如其所言,創作這樣一幅作品需要耗費不少心血。唐孝安表示,這幅工筆畫作品結構比較複雜,從構思到起稿再到定稿,歷時4年之久,而畫上的這些內容,都由他親自前往實地拍照或寫生收集而來。
“雖説是三塊內容,但畫起來不能有割裂感,所以在創作過程中,每個部分的銜接需要花不少心思。”唐孝安説,比如,在“濕地”和“古鎮”之間,他就使用了“乾龍燈會”這一元素,使整體畫面鬆緊、疏密、動靜更適宜。
在唐孝安家中,能看到各種題材的花鳥畫、山水畫、人物畫。書畫室裏,一張畫紙上已經可見漁人垂釣場景和秀麗的水鄉風光。
“最近我喜歡上了‘以詩作畫’,這幅畫正是根據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進行創作的。”唐孝安説,自己從小喜歡畫畫,退休後撿起了畫筆,“這麼多年來,繪畫讓我心境平和。”
一方小小的書畫室裏,誕生了一幅幅佳作,也充實著唐孝安的退休生活。眼下雖然已是寒冬,但他家門口有各色鮮花盆栽,還有翠綠的爬藤植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平時除了畫畫,我還喜歡搗鼓這些。以前的領導和同事也經常會過來噓寒問暖,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感到很幸福!”唐孝安説。(施紫楠 陳姣 王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