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元素閃亮世界盃(卡達世界盃特別報道)

2022-11-23 09:5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盧塞爾體育場

  馬寧(左)在比賽中執裁

  卡達世界盃吉祥物“拉伊卜”

  卡達世界盃小組賽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儘管中國男足無緣亮相賽場,但世界盃上的中國元素仍隨處可見。從體育場建設到電力保障,從賽場內的裁判到賽場外的吉祥物……中國建造、中國製造為卡達世界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大金碗”體育場中國承建

  北京時間11月22日晚,卡達世界盃小組賽C組賽事正式打響。在可容納9.2萬名觀眾的盧塞爾體育場,由梅西率領的阿根廷隊與沙烏地阿拉伯隊上演遭遇戰。這座由中企承建的體育場,也完成了自己在本屆世界盃上的“首秀”。

  被形象地稱作“大金碗”的盧塞爾體育場,位於卡達首都多哈以北15公里處。作為卡達世界盃的主體育場也是最大的體育場,這裡不僅舉辦小組賽,還有準決賽、決賽、閉幕式等重磅賽事和活動,屆時將見證大力神盃捧起的巔峰時刻。

  2016年,中國鐵建國際集團中標盧塞爾體育場建設項目。據了解,這是中國企業首次以設計施工總承包的身份承建世界盃體育場項目,也是中企在海外承建的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專業足球場。

  為了打造好這座體育場,中方的參建人員超過千人,從施工設備到製造技術的每個環節,都彰顯了中國方案和智慧。作為全球最大跨度的雙層索網屋面單體建築,盧塞爾體育場的屋頂索跨度達278米。場館建設堅持綠色環保理念,體育場採用雙幕墻結構,在卡達炎熱的氣候下提升隔熱性能。為了給球員和觀眾提供舒適的觀賽環境,體育場外設有單獨的製冷站,水冷空調産生的“微風”通過看臺座椅下方的通風口進入場內……

  日前,卡達中央銀行推出的世界盃特別版紀念鈔中,盧塞爾體育場的圖案出現在22卡達裏亞爾(1卡達裏亞爾約合2元人民幣)的紙幣上。卡達世界盃組委會秘書長哈桑·阿勒薩瓦迪説,建成這座複雜的球場證明了中國企業的技術能力和服務水準。“對於所有到盧塞爾球場看比賽的人來説,他們應該感謝中國的工程師和建設者。”

  中國裁判亮相賽場

  卡達世界盃B組首輪美國隊與威爾士隊的比賽中,中國裁判員馬寧以第四官員的身份亮相賽場。這是時隔20年後,世界盃賽場再次出現中國裁判員參與執法工作。

  今年5月,國際足聯公佈了卡達世界盃裁判員名單。中國裁判馬寧、施翔和曹奕分別作為主裁判以及助理裁判入選。在抵達多哈後,中國裁判組接受了國際足聯統一安排的體能測試,進行體能和技術訓練,並在當地執法了模擬比賽。

  按照國際足聯的安排,馬寧將在E組首輪西班牙隊與哥斯大黎加隊的比賽中繼續擔任第四官員。在男足世界盃中,中國裁判還從未“組團”亮相賽場。後續的比賽中,3名中國裁判員有望組成裁判組吹罰比賽。

  在世界盃賽場之外,各國球迷“買買買”的世界盃周邊,也少不了中國製造的身影。從世界盃用球到吉祥物“拉伊卜”的各類産品……據義烏體育用品協會估算,世界盃周邊商品市場份額中,“義烏製造”已經佔到70%。而據杭州海關所屬義烏海關統計,今年前10月,義烏出口體育用品48.5億元,其中對巴西出口1.5億元,增長38.8%。

  同樣受到歡迎的還有大熊貓。世界盃開賽前夕,來自中國的大熊貓“京京”和“四海”在多哈正式與公眾見面。今年10月,“京京”和“四海”前往卡達,按照兩國協議,兩隻出生於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的大熊貓將在卡達居住15年。

  世界盃開賽前幾日,“京京”和“四海”的住所——多哈豪爾熊貓館迎來了很多遊客。中國駐卡達大使周劍表示,兩隻大熊貓不僅承載著中國人民對卡達世界盃的美好祝福,也反映了中國政府對卡達舉辦世界盃的強有力支援。

  用車用電有保障

  卡達世界盃期間,很多大巴車穿梭在賽場、酒店等站點之間,承擔著球迷、官員以及媒體記者的運送任務。這其中,來自中國的新能源客車成為了主力。

  據了解,為滿足世界盃的交通需求,卡達從中國進口了1500台客車,其中包括888台純電動客車。這是國際大型體育賽事首次大批量引入中國新能源客車,也是純電動客車首次作為主力服務世界盃賽事。

  2020年,中國宇通公司中標卡達世界盃服務用車項目。為了滿足在卡達運作所需,中國團隊為純電動車的電機配備了泥沙防護結構,為動力電池採用液冷系統,為車內的空調採用智慧溫控演算法……既環保又智慧的客車得到了當地民眾的好評。在世界盃結束後,這些純電動客車將繼續在崗,成為卡達公交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卡達首都多哈以西80公里的荒漠中,有一片約1400個足球場面積之大的光伏電站——阿爾卡薩光伏電站。這裡由中國電建所屬貴州工程公司承包建設,園區內超過200萬塊太陽能電池板每年可為卡達提供約18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

  卡達世界盃提出了綠色、可持續的辦賽理念,光伏發電無疑是重要舉措。據介紹,阿爾卡薩光伏電站可滿足約30萬戶家庭的年用電量,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約90萬噸,為卡達提供更加綠色、更加穩定的電力供應。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中國企業同樣堅持綠色施工,不僅為現場的灌木、蜥蜴、蛇類等原生動植物制定了詳細的遷移計劃,還為其尋找新的住所,力爭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影響降到最小。

  本文圖片來源:國際足聯、新華社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