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江河奔騰看中國丨遊古韻通州 賞運河文化

2022-10-08 08:59: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大運河全線文化遺存豐富,隨著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逐步推進,沿線各地依託文化遺産,多點聯動,把生態、旅遊、教育融合起來,科學規劃、突出保護,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綠色生態帶、繽紛旅遊帶。大運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為了將大運河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北京正積極發揮示範作用,將運河通州段的12.1公里兩岸區域打造成運河文化景區,到2022年底,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將全面建成開放。下面我們跟隨記者的鏡頭去那裏看一看。

  總臺記者 羅子瑛:這裡是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的南區:大運河森林公園。2010年建成開園,十年樹木,這片林海早已鬱鬱蔥蔥,猶如鋪在運河兩岸的錦緞。

  “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支塔影認通州。”矗立在五河交匯處的燃燈塔,曾經指引著漕船的方向,如今,這裡是體現運河歷史文化的主要承載地。今年國慶節前,這裡開始免費對公眾開放。

  “運河之舟”“文化糧倉”“森林書苑”這三大建築將成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新地標。而它們的建造工藝和難度也在不斷刷新人們的認知,瞧!為了打造世界上最大的無隔墻開敞閱讀空間,森林書院穿上了一件全球獨一無二的無龍骨全通透超高玻璃幕墻“外衣”。整整276塊超大玻璃互為依託,這樣的受力結構屬全球首創,這些玻璃幕墻高16米、寬2.5米,重達12噸,是全球已知的最重的玻璃幕墻。

  三大建築往南,原來的東方化工廠變身成了城市綠心公園,面積約有3.8個頤和園那麼大。這裡保留了古運河河道,還打造了一條擁有彩葉樹種的健步道,跑一圈可以形成一個五角星的形狀,還能瀏覽一遍二十四節氣景觀視窗。這還是一個沒有圍墻的、適合老中青三代人共同遊玩的“全齡公園”,開園到現在已經接待了遊客500多萬人次,舉行公益活動119場次。這個國慶節期間每天都有活動,有機會一定要來啊。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