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跟著雲視角走進頤和園博物館“後臺”

2022-05-20 08:52: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北京青年報攜手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舉辦了一次以“雲觀絕藝,博覽頤和,物盡東西”為主題的雲展覽。

  在此次的雲展覽中,北京青年報文化視頻專欄“後臺”與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頤和園博物館館長秦雷,頤和園文物保護管理科科長隗麗佳和頤和園金牌講解員舒乃光一起,向觀眾介紹並展示了頤和園博物館正在進行的“絕藝交輝——英國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與頤和園博物館藝術精品展”,同時也走進頤和園,尋找這家中國傳統皇家園林中那些容易被遊客所忽略的西方元素。

  兩家博物館藝術精品聯袂展出

  頤和園博物館的“絕藝交輝——英國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與頤和園博物館藝術精品展”是從4月30日開始的。該展覽繼在河南和湖南兩地省級博物館展出後,頤和園結合館藏文物優勢,將原展覽中展現歐洲文化工藝的內容,擴容升級為中歐藝術精品的聯袂展出。

  展覽首次聚焦16至20世紀的中歐物質文化與藝術主題,以英國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博物館于2008年入藏的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夫婦捐贈金銀器、鼻煙盒及微型馬賽克等歐洲上流社會藝術精品,與頤和園博物館所藏的明清時代各類宮廷藝術珍品共同展出。展出英國V&A館藏88件/套和頤和園館藏56件/套,共計144件/套文物。

  此次展覽共分四個單元,分別是“璀璨萬象”“精微入神”“鑲嵌藝術”和“吉爾伯特夫婦的藝術收藏”。其中歐洲展品以拉法耶特瓶為代表,中方展品以青玉乾隆禦題七佛缽為代表。

  拉法耶特瓶是法國政府為紀念拉法耶特侯爵訂制的。拉法耶特侯爵是一個傳奇人物,被稱為“兩個世界的英雄”。拉法耶特瓶具有明顯的古希臘風格,下半部分為方形底座,四面主體部分的淺浮雕按逆時針方向以時間順序描繪了拉法耶特侯爵事業生涯中的四個重要時刻。

  頤和園所藏青玉乾隆禦題七佛缽,為青玉質。玉質溫潤,色澤淡雅。據考,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帝南巡至蘇州,見開元寺所供佛缽,大為讚賞,後命良工仿製成玉缽,供于宮內佛堂中。玉缽腹部浮雕一週七尊佛像,其間鐫刻每尊佛的佛號、佛謁。

  修表專家介紹維修古代座鐘

  北青“後臺”在進行直播時正好遇到了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研究館員、國家級非遺古代鐘錶修復技藝傳承人、故宮研究院鐘錶研究所副所長王津。他正在修復頤和園博物館藏一對銅鎏金升降塔鐘。這一對塔鐘,底座是座鐘,上面是9層寶塔造型,塔鐘報時時就會奏響音樂。

  據秦雷介紹,故宮與頤和園合作共同建立了古鐘錶修復工作室。故宮派出精幹力量來這裡進行古鐘錶修復和技術培訓。除了頤和園以外,這種合作模式也在瀋陽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等地進行。秦雷説,除了故宮以外,頤和園博物館在全國六家博物館裏保存的古鐘錶是最多的,有111件。

  據王津介紹,頤和園的座鐘跟故宮的座鐘通常都是“配對”的,故宮一座頤和園一座,而像這種成對座鐘都在頤和園裏的情況很少。

  據了解,頤和園博物館收藏的鐘錶包括中國鐘錶和歐洲鐘錶。中國鐘錶有當時清宮做鐘處以及廣州、蘇州製造的,歐洲鐘錶有英國、法國、瑞士、俄羅斯等國製造的,另有部分美國、日本等製造的。它們不僅報時準確、造型精美、色彩絢麗,而且融繪畫、雕塑、工藝、天文、音樂、機械、科技等於一體。

  慈禧打給光緒的專線電話在哪?

  頤和園雖然是中國傳統皇家園林的集大成者,但是其中包含了許多西方元素,不僅僅是在藝術方面,就是在日常的宮廷生活用品、設施等方面,也能處處見到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子。

  在長廊的邊上,就隱藏著一處具有西方文化味道的景觀。頤和園金牌講解員舒乃光帶著攝製組來到了養雲軒。而秘密就在養雲軒的大門上。舒乃光説養雲軒綠門紅框的設計體現的是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而門頂子上的建築物卻是西洋座鐘造型,兩側採用了羅馬柱,而羅馬柱中間又是傳統的柱形結構,上面還有楹聯,所以這個門本身就是中西結合的建造形式。據舒乃光介紹,養雲軒建成于乾隆時期,一直保留到今天。

  除了養雲軒,著名的頤和園石舫也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産物。舒乃光介紹乾隆時期的石舫艙樓是中式的,而頤和園復建時艙樓便採用了西式造型。石舫上的柱子本身是木柱,但建造者人工畫成了大理石柱的樣子。

  在頤和園仁壽宮對面的一間小房子裏,保存著老式電話機,既有挂式的,也有臺式的,而這是當時慈禧打給光緒用的專線電話。

  文/本報記者 郭佳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