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傳承文化 傳遞信心——他們眼中“博物館的力量”

2022-05-18 10:1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插畫:感受博物館的力量 新華社發 元六六 作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題:傳承文化 傳遞信心——他們眼中“博物館的力量”(上)

  2022年5月18日是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國際博物館協會將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定為“博物館的力量”,指出21世紀的博物館擁有巨大的潛力和影響力。

  何謂“博物館的力量”?是穿越朝代更疊、千年不滅的實物見證,還是斑駁褪色、依舊熠熠生輝的青春印記?

  在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産裏,在日益頻繁的文明交流中,迸發著來自過去、當下與未來的磅薄力量。

  文化傳承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 

  在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舉辦之際,由湖北省博物館聯合全國多家文博機構承辦的主題展覽“龢:音樂的力量——中國早期樂器文化”即將揭開面紗。崇陽銅鼓、秦公镈等文物將驚艷亮相,跨湖橋骨哨、楚季編鐘等重要的音樂考古新發現也將逐一登場……

  “這一展覽在全國範圍內遴選代表性音樂文物,完整梳理了我國早期樂器的發展歷程,展示了禮樂文化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形態特徵。”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説。

  近年來,諸如此類向各地博物館邀約、借展而特設的大型主題展覽並不在少數。全國各地文博單位呈現出種類齊全、資源豐富、特色鮮明、收藏多元的顯著特點。

  “博物館的力量,源於文化的力量,來自時光的積澱。”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介紹,河南博物院立足文化內核,深入研究博物館藏品、創新展示傳統文化元素,讓河南博物院更有力量,讓傳統文化更具活力。

  在遼寧省瀋陽,有一家獨特的共青團博物館,收藏有3000余件共青團獎章、證書和入團志願書等。在玻璃展櫃中,一個個獎章、獎牌,一份份發黃的入團志願書、申請書,真實地訴説著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走過的百年曆史征程。

  今年68歲的陸君祥是一名退休的黨校教師,酷愛收藏的他經過多年收集籌建了這家共青團博物館,在家人的協助整理下,把3000多件關於共青團歷史的藏品分為幾個不同的時期進行展示。

  “在藏品中能清晰地看到共青團員百年不變的初心和家國情懷。”陸君祥説,希望這家博物館能讓更多的年輕人獲得前進的力量,堅守初心和使命,走好自己的成才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與支援下,博物館事業取得長足發展。不同地域、不同層級、不同屬性、不同類型的博物館均衡發展,普惠均等的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漸健全。

  中國建築科技館近日收到46幅《百年武漢老建築》系列作品,並將作為展覽補充內容常設展出。在武漢市中心,這座開館不到兩年的年輕博物館已累計接待觀眾近50萬人次,成為名副其實的“打卡”地。

  武漢市民劉先生在參觀後説:“中國地大物博,建築風格的地域特徵和時代風格也各不相同。國際博物館日期間,我們不僅能夠以輕鬆的多媒體方式接受建築的科普學習,觀摩建築模型,還能從另一個角度觀賞老建築之美。”

  交流互鑒的力量逐漸深入人心 

  博物館不僅是文化遺産傳承和保護的重要機構,也是珍藏著人類共同的歷史記憶、開展世界多元文化交流與互鑒的重要平臺。

  成都平原的水澤孕育了燦爛又獨特的古蜀文明,一代又一代考古學家的接續努力,讓三星堆、金沙為代表的古蜀文明遺址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不斷涌現。

  近年來,金沙遺址博物館以“金沙-古蜀文明”為依託,深化古蜀文明與天府文化、古蜀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的縱向和橫向對比,至今已聯合國內外30余所文博機構,舉辦了數十個專題展覽,向世界展示古蜀文明乃至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也讓世界代表性古代文明的展品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

  “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姚菲感慨萬千。

  自上世紀70年代起,湖北省博物館收藏的精品文物開始走出國門,赴境外知名博物館參展,成為我國對外交流最活躍的省份之一。2012年以來,湖北省博在美國、俄羅斯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舉辦文物外展33項,並引進義大利、新加坡、美國、捷克等10個國家展覽37項。

  “博物館在促進文明交流互鑒中,在增進民族之間的理解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發揮著巨大的力量。”方勤説。

  展示形式日益豐富、對外交流碩果纍纍,當今博物館已高頻次地成為“國家文化客廳”,充分發揮文物“潤物細無聲”的重要作用和力量。通過舉辦進出境精品展覽,有效提升了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展現負責任大國形象,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貢獻。

  80歲的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馮天瑜在談到“博物館的力量”時説:“我平生皆樂於造訪文物勝跡與博物館,博物館所營造的文化場景,使人沉醉於歷史現場感,更是激發民族之獨特審美情感。延續著國家和民族精神血脈的中華文化,有賴於博物館的力量,薪火相傳、代代守護。”(執筆記者:喻珮,參與記者:童芳、孫仁斌、羅鑫、袁月明)

  

  插畫:博物館的力量 新華社發 康欣羽 作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題:連接古今的“多元”力量——他們眼中“博物館的力量”

  博物館是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科普知識、提升審美、浸潤人心的精神家園。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的力量”。

  在全球疫情持續、俄烏衝突又加速世界格局變化的情形下,人們更希望博物館催生更堅韌、美好的力量。當前,我國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和投入,普通公眾的熱情與付出,匯聚成點燃博物館發展的“多元”力量。

  從單一展示到時空交融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工作更加緊湊了,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進行北京市各區抗戰遺址遺跡及紀念設施的走訪和拍攝工作,力爭用真實、感人的畫面將豐富的革命記憶轉變為人們心中的紅色烙印。

  “通過運用廣受人民群眾歡迎的新媒體傳播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宣傳紀念館動態資訊、文物藏品、歷史研究成果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介紹,疫情期間,考慮到一些觀眾不能來到現場參觀紀念館,抗戰館積極創新線上服務,並結合重大紀念日節點,舉辦線上直播活動、打造線上虛擬展,讓觀眾足不出戶就能全方位地了解展覽內容。

  在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形勢之下,各地博物館迅速轉型,相繼推出“雲”觀展、“雲”講解直播等系列線上教育活動,讓博物館教育不打烊,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博物館能夠為不同人群提供感受文化、參與文化的體驗,搭建不同人群交流的平臺。以前我們強調博物館的收藏展示功能,現在我們更強調博物館的研究、社會教育等功能。有人在博物館探詢人生哲思,有人在此找到未來職業方向。”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院院長萬琳説,博物館的力量既是時空交融的力量,也是社會參與的力量。

  如今,博物館已逐漸轉變為影響大眾、影響社會甚至影響時代的知識服務型機構。為了適應這一轉變,各地文博機構著力加強博物館人才培養,打造多層次、多元化博物館系統專業人才隊伍。

  “如何讓相對專業的講解詞‘活起來’,這需要大量的補充閱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90後”講解員李洋在工作3年多的時間裏,已摸索出獨到的學習方法。近段時間以來,紀念館因疫情而閉館,李洋仍在不斷加緊學習,加強對抗戰史的研究,嘗試讓自己的講解內容更有貼近性、更有力量。

  志願者群體是這支專業隊伍的“補充劑”,更是“強化劑”。在武漢革命博物館,處處可見身著醒目紅馬甲的志願者,他們熱心為觀眾導覽,講述武漢紅巷的革命故事。“我在紅巷講黨史”志願者團隊成立於2008年,由社區離退休幹部群眾、在校大學生和中小學生分別組成“紅巷爺爺”“紅巷青馬”“紅巷苗苗”特色團隊,總計有2000多人,老、青、少三代人接續將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從“高冷小眾”到催生創新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博物館承擔的功能和潛在的力量也在不斷豐富和壯大。特色展陳、研學講座、文創IP孵化、沉浸式展演……昔日稍顯“高冷小眾”的博物館,如今更加“熱烈鮮活”,構建起連接古今與未來的公共文化空間。

  從風靡全網的“失傳的寶物”系列考古盲盒,到座無虛席的華夏古樂團演出;從以“青玉人首蛇身飾”為原型的玉佩棒棒糖,到國內率先上線的文物“AR彈幕”服務……近年來,館藏一眾“中原珍寶”的河南博物院,在文化創新、活態演繹的道路上不斷推陳出新,頻頻“出圈”。

  河南博物院文創辦市場總監劉維告訴記者,去年河南博物院推出了一款“一起考古吧”小程式,將考古工作場景數字化,僅“十一”假期,就吸引3000萬實名用戶體驗“線上考古”。

  在展現河洛文明、中華力量的洛陽博物館裏,講解員李晨飛除了日常的文物講解工作,還經常參與策劃、實施社教活動和青少年研學活動。在她看來,博物館肩負著追尋歷史、傳承文明的重任,蘊含著多元“力量”。

  近10年來,全國各地各級博物館深入挖掘文物內涵,不斷增加陳列展覽數量、增加文化含量。博物館觀眾數量的顯著增加,帶來了持續增長的文化消費。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告訴記者,三星堆“火”了之後,博物館遊客數量暴增,其中不少是青少年。三星堆博物館通過展陳升級、開放文物保護與修復館、“上新”文創産品等手段,讓博物館發揮更大的傳播力量。

  2021年,三星堆文創産品實現總銷售額2728.4萬元,IP授權實現銷售額580.4萬元,文創産業總産業達6362.9萬元。觀眾不僅能在博物館“大飽眼福”,還能將這份文化的內涵與魅力“帶回家”。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國際博物館日,作為中國主會場舉辦地的湖北省博物館正在“上新”多款熱銷文創産品——越王勾踐劍 隨身碟、虎座鳥架鼓徽章、彩漆木雕鴛鴦形盒書籤……它們與陳列文物遙相輝映,釋放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執筆記者:喻珮,參與記者:羅鑫、童芳)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