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真實之上的藝術化和審美化創造(聚焦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
在生活真實之上的藝術化和審美化創造(聚焦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
——現實題材電視劇的收穫與期待
核心閱讀
這種生活真實感,既來自現實生活本身,也來自創作者充滿真情實感地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和認知,更是在生活真實之上的藝術化和審美化創造。
創作者要以大歷史觀的立場和視野來看待和反映現實,將人性中的美好和善良、堅韌和毅力、同情和關懷、信心和希望這些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傳達給觀眾。
近年來,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數量屢創新高,播出熱度、社會關注度、大眾話題度超出其他題材作品。以最近播出的《人世間》為例,該劇引發觀劇熱潮,成為媒體熱議、專家熱評、觀眾熱讚的現象級作品。
現實題材電視劇品質與口碑不斷提升,在創作界和評論界引發一系列深度思考。文學創作和影視創作如何進一步深度結合?現實題材作品如何在深入生活中獲取更加豐富的題材和養分,在紮根人民中進一步認識和理解生活本質?面對社會熱點,如何表達更加積極的人文關懷?描繪歷史發展與時代變化的進程中,如何以大歷史觀看待歷史、觀照現實?如何以高於生活的藝術化、審美化標準,來提煉生活和塑造人物?這些思考,無疑對推動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起到重要作用。
既有現實生活的質感
又有高於生活的提煉
《山海情》《裝臺》《在一起》《我在他鄉挺好的》等近年來播出的一大批現實題材劇目,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如果用一個詞概括原因,那就是“真實”。劇中的人物,無論是西海固地區急切盼望走出貧困的農民,還是在他鄉為生活拼搏奮鬥的青年;無論是生活在大城市角落裏的一批舞臺裝卸工,還是四處奔波的武漢快遞小哥……他們真實的生活場景,真實的情感狀態,真實的汗水和淚水,真實的收穫與喜悅,都在劇中被真實呈現。
生活真實,這一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的關鍵要素,鮮活、生動、具體、形象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這種生活真實感,既來自現實生活本身,也來自創作者充滿真情實感地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和認知,更是在生活真實之上的藝術化和審美化創造。因此,觀眾不僅看到了劇中人物真實的生存狀態和情感狀態,更被這種真實蘊藏的內涵與社會進步、時代精神相一致所觸動,為拼搏奮鬥的信念、希望和人物命運的轉機所牽掛,為這些普通人身上平凡質樸善良的底色所深深鼓舞。現實題材電視劇真實的魅力,源於其對現實生活和人物的“原生態”複製,更寄託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展現通過奮鬥改變人物命運的決心和毅力。
以高於生活的標準來提煉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基本能力,精煉概括了現實生活與藝術審美之間的關係。有些現實題材電視劇,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呈現並不失真,但缺乏藝術真實度和審美表現力,依然不是成功之作。由生活真實提煉藝術真實,不能簡單地流於或變為對生活的“藝術粉飾”,否則是對現實與藝術創作之間關係的背離。
面對社會熱點、民生痛點選取角度、確立主題和獲取素材,是近年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的顯著特點。教育、醫療、住房、生育、養老等民生熱點,中年危機、情感糾葛、職場壓力等生活困惑,相繼進入創作視野。《心居》《安家》《理想之城》《三十而已》以及直擊家庭教育熱點的《小別離》《小舍得》《小歡喜》等,受到廣泛關注和熱議。
話題性創作直面當下社會生活,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來自現實生活層面和情感心理層面的大眾話題,可以增強文藝作品與社會現實間的聯繫,是鮮活具體、正在發生的事,同時與時代發展、社會進步過程中出現的新職業、新業態、新人群、新觀念緊密關聯,讓觀眾産生很強的代入感。對“話題性”的關注,是現實主義創作精神對現實生活的積極回應,也讓電視劇得以藝術化地介入當下生活,體現電視劇的公共性、觀賞性和大眾化特徵。
話題性創作不應止步于話題。創作者及時、準確地捕捉社會生活中的熱點難點、民生痛點,以關懷、理解和疏導的創作視角,在將觀眾關注的現實轉化為戲劇矛盾的同時,還要通過人物和故事,實現文藝作品疏導社會情緒、排解焦慮和撫慰心靈的作用。
不回避生活矛盾困境
更顯向上向善的力量
無論是從反映人民群眾真實生活的角度,還是從結構戲劇矛盾、增強戲劇張力和塑造鮮明人物的角度,現實題材電視劇都不可能回避生活中的艱辛、人物命運的曲折、人生的磨難困頓等等。
通過人物命運的起伏週折、悲歡離合,見證時代社會的發展變化,一直是現實題材創作的特點。備受觀眾喜愛的《大江大河》《雞毛飛上天》都是這樣的講述方式。特別是《人世間》,以50年的時間跨度為敘事空間,以“光字片”這一平民社區中的居民和周家三代人的命運為情節主線,描畫了從家庭到社會、從農村到城市、從一粥一飯的尋常街巷生活到波瀾起伏的中國改革開放、從政治的中國到民間的中國等諸多層面的現實生活,由此構成一幅50年的“人世間”圖景,寫出了歷史進步的必然性。劇中的不少情節,寫了普通人所遇到的人生坎坷和生活磨難,真實呈現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但在這些略帶艱辛的劇情之中,始終有三束不滅的光芒,照耀著劇情走向和人物內心,這就是:親情與家的溫暖、人心的樸素善良和社會發展進步不可阻擋的力量、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信心與努力。這三束光芒散發的熱量,充盈全劇之中,溫暖和感動著觀眾。這就是生活的希望和歷史的走向,是文藝要傳達的向上向善的積極力量,也正是現實題材創作應蘊含的歷史感、歷史與現實交織而成的藝術魅力,更是對“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創作方法的成功踐行。
《我在他鄉挺好的》《裝臺》在追求生活真實的同時,同樣在故事和人物身上貫穿三條平行線:不回避現實的粗糲、不質疑人性的美好、不放棄人生的奮鬥和希望。這些作品中的普通人,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這與《人世間》始終照亮生活的三束光芒同為一體,形成與生活真實交相輝映的藝術化和審美化特徵。
現實題材創作不能回避現實社會中的矛盾和人生困境,但也不能由此滑入熱衷鋪排和渲染現實生活的“灰度空間”。創作者要以大歷史觀的立場和視野來看待和反映現實,將人性中的美好和善良、堅韌和毅力、同情和關懷、信心和希望這些文藝創作的永恒主題傳達給觀眾。
聚焦日常生活人間世相
放眼大千世界壯闊氣象
近年來,不少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開掘大眾日常生活層面的題材,都市、家庭、婚戀、職場、商戰以及青春成長、情感關係等類型劇,佔據絕大部分的內容。
這些創作,往往以日常的、生活的、當下的、熟悉的和“接地氣”的創作視角和手法,介入現實生活,描摹人間世相,抒寫人生況味。這些作品生活氣息濃郁、即時性強,讓觀眾有很強的代入感,當劇中的人物和故事與觀眾的生活感受相互交疊時,能讓觀眾産生強烈的共鳴。這是這類作品的優長之處,也是大眾文化的特徵之一。
但是,把現實題材創作的主要興奮點和關注點,僅僅鎖閉在“生活劇”的時空之內,不得不説是一種“豐富中的狹窄”。現實題材創作中的“現實性”,並非僅僅體現在作品的“即時性”和“生活性”中;現實主義創作的深度和廣度,也不應該被淹沒在“眼下的”和“庸常的”生活場景之中;現實題材作品的生動性,更不僅僅體現在對瑣碎生活形態窮形盡相的逼真還原之中。
大千世界的氣象與風光、生活之上的胸襟與懷抱、熟悉之外的陌生、尋常之外的新奇……這些廣闊豐厚和不斷涌現出來的社會現實和嶄新變化,既是新時代的鮮明特徵,更是現實題材創作理應熱情擁抱的題材富礦。從這個意義上説,當下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在其題材的豐富性、視野的寬廣度、手法的多樣化和介入當下現實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上,依然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作者:李京盛,係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