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小剪紙,大魅力——一場別開生面的中文日活動

2022-04-21 10:5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4月20日,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穀雨”,也是第13個聯合國中文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一場別開生面的中文日活動在這裡舉行。

  活動現場,俄羅斯功勳藝術活動家伊琳娜·扎哈羅娃攜新書《中國剪紙的魔力》與大家見面。伊琳娜·扎哈羅娃是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兒童和青少年美育部高級研究員,藝術理論副博士,也是中國民間玩具收藏家和鑒賞家。

  伊琳娜·扎哈羅娃曾在北京長期工作和生活,熱愛中國文化藝術。她已經出版了多部關於中國文化的圖書,如講述關於中國十二生肖故事的《幸福萬年長》、講述俄羅斯小女孩瑪露霞在北京的神奇東方文化之旅的童話故事《北京神奇之旅》等。此次她帶來的新作則是《中國剪紙的魔力》,一本專門介紹中國傳統剪紙藝術的圖書。

  中國駐俄大使張漢暉通過視頻發表致辭時向扎哈羅娃女士新書出版表示衷心祝賀。他表示,中文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同時也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中俄兩國學習和傳播對方的語言為促進兩國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深化兩國人民友誼具有重要意義。

  他指出,俄羅斯已成為世界上漢語教學和普及水準較高的國家之一。隨著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斷深入發展,以及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不斷提高,漢語在俄羅斯廣受歡迎並被納入國家統一考試。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中俄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準,中俄關係發展擁有廣闊前景。

  談及這本書的創作初衷,伊琳娜·扎哈羅娃回憶説,1981年她隨丈夫一同來到中國,在那裏第一次接觸到中國的剪紙藝術就被深深吸引。她表示,自己永遠不會忘記那位名叫高鳳蓮的中國農村婦女,她用自己的雙手和無盡的想像力,創作出了無數風格獨樹一幟的剪紙作品。無論宏幅巨制還是邊角花草,高鳳蓮剪紙均不起畫稿,行剪利落,一氣呵成,表現出極強的造型掌控能力。而她只是一位哺育了5個兒女的普通農村婦女。

  伊琳娜·扎哈羅娃説,今天是聯合國中文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漢字更是博大精深。她向現場觀眾展示了幾幅帶有漢字的剪紙作品,細細講述漢字背後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無窮魅力。作品線條流暢,造型大膽誇張,佈局飽滿,生動有趣,引得觀眾爭相拍照。

  俄羅斯尚斯國際出版傳媒集團總裁穆平表示,剪紙作為意象造形藝術,中國民間剪紙以意構象,以象寓意,具有獨特的魅力。作為長期研究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的專家,扎哈羅娃女士的新書詮釋了中國剪紙藝術的豐富內容,展示了中國民俗藝術對生活的理解,對生活之美的追求,對思想情感的寄託。

  俄外交部發言人瑪麗亞·扎哈羅娃認為,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基和精神血脈,文化代代相傳的同時,也賦予了民族更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將友善、愛、相互尊重以及團結互助作為傳統美德來弘揚和傳承的民族才能經久不衰,而中華民族正是如此。她表示,伊琳娜·扎哈羅娃一直致力於編撰適合俄羅斯少年兒童閱讀的書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飽含情感的文字來向讀者展現中國獨特的文化內涵,進一步增進了俄羅斯讀者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認知和了解。(田冰 張雨晨)

[責任編輯:李丹]